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被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从2014年财政部颁发文件推广至今,各地区政策频发,PPP项目数量日益增多。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财政部的管理库项目总数为7137个,投资额10.8万亿。一方面是PPP项目迅速发展,一方面是各地PPP项目存在诸多不规范、不合理之处,导致公共利益受损。国家审计是PPP项目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审计机关很早就对PPP项目进行审计。我国因为PPP起步较晚,政府审计开展对PPP项目审计也相对较晚。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都发文强调应该加强对PPP项目的审计监督,但由于政策衔接不到位,缺乏具体的PPP项目审计指南,在实践中操作困难。对PPP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之中,没有对PPP项目和一般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完全区别对待,基本上按照一般审计项目操作,导致审计效果并不理想。PPP项目绩效审计是指采用绩效审计模式,对PPP项目进行系统、全面地评价,提出审计意见,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保护公共利益。PPP项目绩效审计区别于传统政府主导投资审计,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保护PPP项目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重点对物有所值、政府债务风险、项目立项决策、合同条款及风险分配、项目成本、政策绩效等内容进行审查,其中较为关键的是物有所值、项目合同、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审计。首先,对PPP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主要包括PPP项目和绩效审计两个方面,具体包括PPP项目的概念与风险、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和PPP项目绩效审计的概念。其次,对LG县市污水处理PPP项目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对策的思路,从LG县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绩效审计现状出发,分析了LG县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绩效审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再针对问题提出改善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建议。全文一共包含六章,除第一章引言和第六章结语部分,第二章至第五章为重点部分。第二部分为PPP项目绩效审计概述,首先阐述PPP项目的概念和风险,绩效审计应当按照风险导向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审计程序。其次,结合PPP绩效审计理论基础、PPP项目的概念、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对PPP项目绩效审计的概念进行论述,包括定义、特征、内容和目的。第三部分为LG县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审计现状分析,首先对LG县污水处理PPP项目和绩效审计工作进行简要介绍,阐述项目组的审计程序,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为审计时间滞后、没有把握审计重点,停留在分析浅层次问题、审计监管效果不理想、绩效审计指标不科学合理,会计核算审计困难和项目价格评价较为主观。第四部分为LG县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健全,审计人员受传统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思路的影响,以财务审计为主,未结合PPP项目的特点实施审计程序,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不科学合理,审计力量难以达到PPP项目绩效审计的要求。第五部分为完善LG县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对策。首先,国家层面,应该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尤其是PPP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规范。其次,转移审计重点,优化审计模式,重视评价PPP项目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重点实施物有所值、社会资本选择、项目合同审计,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再次,实现PPP项目的全过程审计,重点对项目前期阶段和项目执行阶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工作与PPP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步。最后,完善审计指标体系和充分依靠审计机关的内外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