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为其实践所证明。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现状具有“两多两少”的特征。在进行学术研究中,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与跨国经营概念的区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递进发展的过程。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是企业进出口阶段,因此,部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初级阶段的国际化经营实践。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可分为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 从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渊源与现状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以出口贸易为主,对外直接投资还刚开始崭露头脚。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是市场的召唤促使其产生、发展和壮大,这种自发的力量使中小企业具有了顽强的市场生存能力,这是其固有的优势,但也是这种自发的状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产生了阻碍。国家的众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出台,减轻了这种自发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中小企业要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突破,除了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更主要的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优势与问题并存。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要经得住国际市场的考验,就必须从长远考虑,可以从多方面逐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解决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性与市场变化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把建立非核心竞争力作为重要的补充。 非核心竞争力,也可称为非核心竞争优势,Non-Core Competence Advantage(NCCA),实际上是一种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以一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条件为基础,完全市场化的,能迅速准确调动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不断拓展产品外延空间。非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一定经营范围中与其他企业相竞争,并取得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相比较,企业非核心竞争力主要有现实性、独具性、易得性、启示性和历史性五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