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长期慢性缺氧会导致右心室重构、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等病理改变,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的研究证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iNO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表达紊乱所致一氧化氮(NO)代谢异常在心肌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有关NO通路在慢性缺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变化及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模型和离体心脏灌注左心做功模型,检测慢性缺氧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心肌酶学指标以及NO通路中的几个重要物质(包括NOS、iNOS、NO、NT和MDA等),研究慢性缺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O通路的变化和意义。并通过再灌注早期给予左旋精氨酸(L-arginine,NO生物合成前体)的干预,探讨L-arg对慢性缺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模型。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在常压间断性缺氧条件(10%氧浓度,每天持续低氧10小时)下饲养28天后,检测动脉血气、红细胞压积、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肥大指数等指标,常规HE染色观察低氧条件下肺血管重建的病理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肺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MT%)。籍此,研究慢性缺氧对大鼠心脏和肺动脉的影响。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灌注左心做功模型,将常氧和缺氧大鼠分四组:Ⅰ组:常氧KH组,常氧大鼠心脏缺血90分钟,给予KH液再灌注60分钟。Ⅱ组:常氧ARG组,常氧大鼠心脏缺血90分钟,给予KH+L-arg液再灌注60分钟。Ⅲ组:缺氧KH组,慢性缺氧大鼠心脏缺血90分钟,给予KH液再灌注60分钟。Ⅳ组:缺氧ARG组,慢性缺氧大鼠心脏缺血90分钟,给予KH+L-arg液再灌注60分钟。记录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检测缺血前和再灌注后冠脉流出液中心肌酶学和NO含量,检测缺血前、缺血后和再灌注后左室组织中NOS、iNOS活性、NT的表达水平和MDA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