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20日,商洛花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商洛花鼓戏才走出商山洛水,从寂寂无名完成扬名四海的蜕变。国内对于商洛花鼓戏的研究相对也多了起来,但与其他地方小剧种来说不算多,研究的面也相对的单一,集中在花鼓戏的不同侧面,比如具体单一到商洛花鼓戏的某一作品,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作品的某一方面,或者是相对宏观的不够深入的研究商洛花鼓戏的文化意义、价值承载、审美特性、保护抢救等,所以本文拟将对商洛花鼓戏全方位、多维度的深入研究,将全景式扫描商洛花鼓戏的发展脉络、文化源流,为商洛花鼓戏提供一个发展图谱,为后来者研究提供史料。探源商洛花鼓的流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点对商洛花鼓戏做一个梳理:(一)追溯商洛花鼓戏发展的概况,包括商洛花鼓戏的孕育萌芽,商洛花鼓戏的早期型态,商洛花鼓戏的正式形成,即商洛花鼓戏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土壤,包括花鼓与民俗的关系,花鼓与民间歌舞的关系以及其他;(二)商洛花鼓戏的流布和班社艺人,花鼓艺人集散地,鼓各县班社情况,(三)商洛花鼓戏的舞台艺术,包括花鼓戏的音乐唱腔,花鼓戏的表演体制等;(四)商洛花鼓戏的现存剧目概况,包括经典旧剧目,现代新剧;(五)商洛花鼓戏现状、发展和出路,包括商洛花鼓戏的生存现状、商洛花鼓戏的发展、商洛花鼓戏的出路、商洛花鼓戏的多元思考等;最后,探讨商洛花鼓戏当下的发展动向,以及其所具备的历史文化、民间娱乐、认知教育、精神审美等多元价值,在前人的研究上完备资料,丰富和完善有关商洛花鼓戏的地域文化、区域文化、民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