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立匹敌美国、欧洲地域联合共同体的东亚共同体构想被提出,这样的潮流当中,东亚的各国彼此间加深理解的动向。其中,本属同样的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在其文化方面,共同发展,相互影响。因此,随着立场的差异,看待同样问题的时候其理解和主张都有所不同。在其基础上,本文以“武士道”为要点进行阐述。武士道是日本的历史上,从镰仓幕府到德川幕府的约700年间由武家社会所产生和形成的对于武士而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其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当中,武士道受到儒教和佛教以及神道教思想的影响,成为了一种文化形态。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虽然没有了武士阶层,可是本来只存在于武士阶层的武士道的思想急速扩散到日本的各阶层,随之成为给日本的社会经济引起巨大影响力的武士道精神。一方面,山本常朝的“藁隐闻书”当中有“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在必须选择生或者死的时候,必须选择死。(中略)每天每晚一样的死的决心,如果经常处于死的状态的话,自己和武士道将成为一体,终生没有过失,家业也能够保住。”的名言名句。从中可得知,武士道总是意识死亡,要求应该觉悟死亡,这经常意识死亡并且觉悟死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触及生死观的内容。从中产生几个疑问。首先,武士道在其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是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形成以及发展起来的呢。其次,在其过程当中产生的武士道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另外,在其过程当中形成的日本人的生死观又是怎样的东西呢。再其次,那么武士道精神和日本人的生死观是否有何关联呢。怀着这些疑问,本论以追根刨底的意识,共分五个部分进行了考察。第一章序论部分是先行研究,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根据己搜集到的有关本论的资料,检讨了中日韩3个国家的有关武士道的先行研究,并提出了问题。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武士道的定义,武士道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把握了武士道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第三章,从中日韩3个国家的比较研究的视点阐述了作为日本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的武士道精神。并讨论了武士道精神给予总体日本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即,给予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名誉和耻意识以及忠孝道德的影响。第四章,从中日韩3个国家的比较研究的视点阐述了日本人的生死观。第五章结论部分讨论了武士道精神和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关联并总结了本论,而且,阐述了今后的研究课题。通过关于武士道的再次确认,了解到了武士道已渗透到日本人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当中,并且,给予日本人的民族意识及其的行为方式巨大影响。另外,通过中日韩3国的比较研究的视点,对武士道精神和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的讨论,关于其内涵彻底把握,即,武士道精神和日本人的生死观的渊源是最深的,也得知了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定性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