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的实践证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必然同时兼有文化和经济的某些特征。文化产业的特征包括:第一,文化产业的本质在于文化的产业化;第二,文化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创意产业;第三,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扩展性,同时也具有全球化的特征。第四,文化产业是一个高收入的弹性产业,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第五,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也具有意识形态性。而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强有力保障。文化资本运营的模式是否合理完善,关系着文化产业是否可以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世界上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依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国家政策支持,开发制作出大量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并通过其完善的文化资本运营模式,侵占我国优质的文化资源,抢占我国的文化市场,已经威胁到了我国文化的国家安全。同时,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营体制均还不够完善,缺乏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本运营的政策支持体系,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核心的文化产品缺少创新和文化主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因而,对于文化资本运营模式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文化资本运营模式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两个基本方法为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具体包括:一是运用理论抽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二是运用综合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和国外的文化资本运营模式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采取的政府规制模式,总结得出我国文化资本运营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探索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创建和优化我国文化资本运营模式,构建起我国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并通过对吉林省影视文化资本运营的实证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初步探讨文化产业与农业、工业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区别,揭示文化产业发展特有的规律,简要地回顾目前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现状,发现薄弱环节和需要突破的方向,并对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经济和文化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第二部分,文化资本理论综述:挖掘马克思关于文化资本的论述,区分文化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征,总结马克思文化资本理论。马克思文化资本理论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在历史背景、理论内容、产生的历史过程等方面,与西方文化资本理论既有交叉又有不同,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提炼出可供当代借鉴与指导实践的价值内容,为创建中国文化资本运营模式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文化资本运营过程中的交易模式及其文化产业组织: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的价值在于增值,文化资本的本质同样如此。本部分在对文化资本运营过程中的交易模式进行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文化产业组织产生、发展及其特征,以及文化资本运营过程中的交易模式与产业组织之间的相关作用。第四部分,我国文化资本运营模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政府规制模式:本部分重点分析和总结我国文化资本运营模式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具体包括:我国电影业、广播电视业和新闻出版业的资本运营模式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同时,从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配置方式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政府规制模式,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下一步制定解决措施,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奠定基础。第五部分,国外文化资本运营模式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本部分通过分析对比国外文化资本运营模式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具体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韩国五个国家的文化资本运营模式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从而借鉴其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第六部分,我国文化资本运营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原因: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文化资本运营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手段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我国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七部分,吉林省影视文化资本运营的实证研究:在论述影视产业的特征、构成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的基础上,以长影集团文化资本运营为案例,提出合理完善的文化资本运营模式,进一步验证本文研究结论的正确性。第八部分,依托文化资本运营的优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前几部分的分析为基础,以文化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的转化为前提,以经营性文化事业改革为重点,以政策支持为支撑条件,以市场环境为载体,研究分析如何依托文化资本运营的优化来选择一条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