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呈现井喷式爆发,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前人量化环境污染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分别对排污实体愿意支付的最高污染补偿标准,对受害实体愿意接受的最低污染补偿标准进行评估,作为环境污染补偿标准的上下限。从讨价还价博弈视角出发,构建不完全信息非合作的环境污染补偿博弈模型,并对我国工业行业环境污染补偿博弈形成的标准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环境成本计量方法确定出2004年至2013年间重污染工业行业需要补偿给非重污染工业行业的损失金额。研究表明,排污实体和受害实体实质上在分补偿上限与补偿下限之差的大蛋糕,而各自分得蛋糕的多少取决于双方的贴现因子及排污实体对补偿下限的合理估计。重污染行业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石化塑胶行业、采矿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轻工行业、纺织制革行业、医药制造行业、电力行业。通过博弈,七大重污染行业支付给六大非重污染行业的补偿总额由51210.76亿元提高到61043.22亿元,补偿额增加9832.46亿元,增长19.20%。博弈基础上达成的最终补偿标准能提升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率,兼顾排污与受害双方利益,实现双赢。同时,适时引入注册环境会计师的审计鉴证和政府部门监督等博弈协助机制,能避免补偿标准失真,完善环境补偿博弈规则,使环境污染补偿运作机制制度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