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频发,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另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农产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以及监管等步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滋生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灰色地带。如何进行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监管,解决或降低因市场的逆向选择造成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生产者、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农产品安全市场上,市场失灵问题大量存在,研究如何解决农产品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则是一项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课题。因此,本研究主要在介绍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明区为例,剖析高明区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系统作为寻找缓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突破口,构建起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检测系统,市民扫描二维码,就能查询产地、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灵活运用“二维码溯源”新型应用技术,矫正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各个环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佛山市高明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溯源系统的管理机制已经经过了三年的市场观察,在逐步的探索过程中,经过各级机构的共同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收获了大部分消费群体的认同,经过对产品生产质量把控以及市场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抽检极大的消除了市场信息传输效率过低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困扰;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在安全标识、亮证销售等措施之下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经过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宣传以及及时公布产品数据的方式消除了消费者与农产品政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等矛盾。这些有效的管理方式都是具备极高的参考价值的。论文结合佛山市高明区的实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解决诸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解决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生产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四大方面提出了缓解农产品质量安全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