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住院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所发布定制的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筛选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的住院患者,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64名,根据其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是常规治疗,实验组为常规治疗加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实验组患者30例,团体心理治疗每周2次,共行4治疗,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录入及分析,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通过比较两组患者24-HAMD评分和SCL-90总评分及躯体化评分,观察团体心理治疗在治疗住院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中的作用。结果:1.对年龄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是否吸烟、婚否、经济情况、教育程度及家庭环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AMD评分在治疗后2周、4周、6周及8周随之降低,但实验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进行总评分及躯体化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4周、6周及8周总评分及躯体化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实验组患者下降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实验组患者于团体心理治疗2、4、6、8周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CL-90总分也显著降低,团体心理治疗通过侧重抑郁症患者的团体互动来减轻情绪的症状、躯体化症状,通过家庭雕塑技术,活灵活现的现场让家庭关系和家庭互动模式重现,让患者亲身体验,并观察成员的扮演和治疗师的带领,团体成员间参与讨论,团体凝聚力得以更好地发挥,改善抑郁症状的严重性。2.实验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团体治疗在识别患者消极的自我模式后,通过团体成员间的力量,治疗师的带领,使患者找到自己的压力源和冲突,看见家庭关系僵化带来的影响,多角度考虑问题,不再只聚焦于症状,透过症状看关系,普遍化自己的问题,家庭关系得到改善,长期持续的躯体化症状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