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过渡时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有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心情郁闷……这些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学习倦怠的表现。学习倦怠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降低学习效率,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损害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家长的生活满意度。本研究采用浙江师范大学胡俏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遵循“学习倦怠理论综述—学习倦怠数据调查—学习倦怠现状分析—学习倦怠干预研究—学习倦怠发展特点”的研究思路,以石家庄市四所重点高中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四所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整体状况及在性别、年级、学业成绩、专业、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状况六方面学习倦怠的差异,探索了重点高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相关特点,并实施了相关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如下:1.整体上分析,石家庄市重点高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水平,倦怠状况虽不严重,但也不容乐观。在学习低效能感维度上倦怠程度最高。2.在个别差异上,本研究从性别、年级、学业成绩等方面探讨了重点高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研究得到不同年级学生在情绪耗竭维度、生理耗竭维度和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情绪耗竭维度、学习低效能感维度和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情绪耗竭维度、生理耗竭维度和学习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状况(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受教育状况)上,学生学习倦怠差异不显著。3.重点高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励志班会”系列活动、“励志信”系列活动、“导师制”系列活动、“励志操”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主要是围绕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减少其情绪耗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强身健体减少生理耗竭等开展的。4.实施学习倦怠干预策略后,从整体上分析,重点高中学生不仅在学习倦怠总分上有很大改变,而且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都有所改善,特别是生理耗竭维度和学习低效能感维度;在个别差异分析上,干预策略缩小了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成绩、不同专业之间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