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泌尿外科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此方式是在影像引导下经皮向肾盏放置导管,提供足够的引流系统,可用于减轻尿路梗阻、尿路改道、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狭窄和取出异物等。但是临床上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有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长效抗菌材料是一种具有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感染的潜力产品。此材料喷洒在肾造瘘管表面能形成纳米物理抗菌膜,该膜可以杀灭和隔离病原微生物从而预防术后感染,多个临床研究提示长效抗菌材料可以有效预防尿路感染,但尚无长效抗菌材料用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感染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比较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JUC)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患者82例,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长效抗菌材料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肾造瘘管采用长效抗菌材料处理,对照组肾造瘘管采用常规护理。观察长效抗菌材料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分析、尿路感染发生率、植入肾造瘘管后出口部位分泌物发生率、成本效果比和不良反应分析,从而评价长效抗菌材料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继发性感染的效果。结果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患者8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结果提示a.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长效抗菌材料组和对照组第1天的发烧发生率为2.4%和7.2%,第5天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7.3%,试验组没有发生疼痛病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临床症状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b.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拔管前长效抗菌材料组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经皮肾造瘘术后试验组从植入肾造瘘管后第1-7天的尿路感染率呈下降趋势(14.6%-4.8%),对照组的肾造瘘管细菌阳性率成不明显上升趋势(24.3%-34.1%),长效抗菌材料组在第5天、7天植入肾造瘘管后细菌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测量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经皮穿刺肾造瘘术后植入肾造瘘管长效抗菌材料组第1-7天的出口部位分泌物发生率呈下降趋势(34.1%-4.8%),对照组的出口部位分泌物呈明显的下降趋势(80.5%-9.8%),第1天组间肾造瘘管出口部位分泌物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测量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长效抗菌材料组的成本效果分析为32.30元,对照组的为5.79元,结果提示增加1例有利结果需要额外花费185元;f.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长效抗菌材料组患者全身及造瘘口周围皮肤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长效抗菌材料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长效抗菌材料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抗菌物理材料,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预防继发性感染的护理措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本研究提示长效抗菌材料能有效预防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继发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