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知识经济的依赖,带动了社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直接推动了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开展的一种校内实践教学模式,集生产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学生通过“做”来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自主建构理论知识,将理论学习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之中,又通过“产品”实现“教学做”合一,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学校通过生产性实训完成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鉴定并降低了办学成本,企业通过加工完成的产品获得了经济效益并得到了可直接“上手”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多赢的格局。 本研究从阐述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本质要义入手,综合分析了相关理论和世界范围内的典型范式,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职学校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有四大特征二大功能,并分析了中职学校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面临的困境。以诸暨市职教中心的实践活动作为案例,把生产性实训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类,介绍了该校学生在创业园区依托企业化社团,利用专业特点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创业服务的情况,又以该校的数控专业为个案,通过以“承接加工”的形式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做法,突出了教学过程的生产性特点,强调以产品的形式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试图探索一条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可具操作性的、可资借鉴的实践教学范式。最后,对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提出了建好实训基地和构建合适的教学体系二个策略,也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学校主体地位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三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