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为民众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参与公共事务及政治活动、表达意见态度的空间,给舆情的产生提供了很大在便利。舆情和网络舆情是具有中国政治特色的概念,如何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实际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科学地把握、有效引导舆情尤其是网络舆情,成为我国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中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舆情逐步成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议题,涉及到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话语权的掌握,涉及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地保持和维护,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工作大局,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尤其重要。在高校,无论是正面的舆情还是负面舆情,都是大学生的真实意愿以及相关态度的折射,这就需要高校在应对时做到区别对待,理性分析并合理引导,从而确保高校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正确,打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校舆情环境。  本文围绕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这一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研究建立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借鉴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实际情况。文章主要从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以及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理论探讨部分主要对舆情、网络舆情及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概念作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精弘舆情》这一由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学工部主办,汇集校内外网络舆情的电子刊物,以其反映出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为切入点对当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分类和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实状况,为高校舆情引导工作者详细了解、准确把握学生网络舆情提供较为客观合理的依据,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指出高校实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实际应用部分,在分析并掌握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以及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现状问题的情况下,结合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从加大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保障力度、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力以及加强媒介引导作用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
其他文献
性别平等、性别公平一直是社会、政府关注的焦点,消除妇女在法律、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平等、消除对妇女社会歧视一直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自联合国大会《消除对妇女
潮汕宗族社会于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宗族在潮汕地方治理中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国之前的潮汕乡村地区,民众完全生活在宗族漫长历史形成的族规的控制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
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政体是人类政治核心权力的政治载体。古希腊的贵族政体作为现代精英政治的原始载体,结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观,我们可以将古
混合政体思想对于现代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建构和运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混合政体思想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在古希腊城邦政治时代,思想家们对政体问题就不
我国的行政复议面临虚化的困境,亟需通过变革行政复议的格局,来改变复议的现状,在学者提出的众多解决方案中,设立“共同被告”是最合理的选择,也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效果。我国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