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老年题材电影中老年形象建构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人口急速老化的趋势下,有关老年人的研究也日益受到政府机关、民间团体以及学术单位的重视。我国社会于1999年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老龄社会不同,我们面临着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现实问题。长久以来,在被年轻化殖民的场域下,老年群体几乎没有话语权,还总是被贴上“老弱病残、倚老卖老”等污名化标签,影响着一代代人的老化经验,并衍生出一系列的老化问题。电影作为以人为核心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反映社会变迁,揭示大众生活的功能。而老年题材电影作为透视老年社会人生百态的重要工具,也具有再现老年人的生存境况、感情生活、老化的心理状态以及代际关系等作用。电影工作者通过对老龄化社会的审视和反思,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老年形象搬上了大荧幕,从各个角度深度挖掘老年时期人生的价值取向。但老年或老人始终属于“无法估算的客体”,在实体的认同上总是遭遇到定位的困难。因此,老年题材电影作为电影类型在创作过程中,关于老化问题和建构老年形象的探讨和呈现仍存在很多模糊性和歧义性。本文选取了新世纪以来20多部老年题材电影,通过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片中的老年形象采取共性分析并进行分类和归纳,借此梳理出老年题材电影中老年形象的建构成因以及建构方法,进而试图通过对老年形象建构的研究现况以及老年形象建构局限性的分析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构建我国全新老龄化社会、营造老龄化氛围、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一份努力。本文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表述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老年题材电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梳理了形象、意象、影像和老年、老年意象,以及老年题材电影这三个递进性的概念关系,并将老年题材电影的发展史分成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为后续论述做铺垫。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二十多部优秀的老年题材电影共性研究归类出六类老年形象,并对建构成因和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揭示出其内含的社会意义。第四部分着重剖析老年题材电影中老年人物形象建构的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第五部分指出我国未来老年形象的建构方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希望可以为我国老年题材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语,对我国老年题材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传播方向给予分析和展望。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强夯法的作用,探讨了其对饱和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对广西防城港某储粮仓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针对其特殊的地质情况,探讨了采用强夯法加固的可行性和效果,并对
长期高强度的捕捞、不科学的捕捞方式、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受到严重破坏,渔民作为发展渔业经济和利用海洋资源的主体,其意识和行为都与渔业的
本文在分析研究哈尔滨城市形象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城市形象整合构建的意义、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