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立夫对儒家文化思想的反思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陈立夫,一般首先想到的是其作为蒋介石左臂右膀的政治形象,是中华民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政治家,国民党的官方理论家。其实,脱下政治的外衣,他还是声名显赫的学者、文人,尤其是后半生,他退下政治舞台,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著书立说,致力于探寻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陈立夫生在乱世,一生历经风雨,且长达百年,这些对其思想产生的影响可谓至深。走下政坛的陈立夫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对西方文化进行剖析后,认为“欲救今日之世界危机,自当求之于中国文化,则二十一世纪,乃为人类福祉来临之光明时期也。”由此,他试图重建儒学,再造国魂,发皇内圣之学,新开外王事功,欲以发挥儒家的理想人格来塑造国民的人格,改良当今社会,复兴传统文化。陈立夫取孔孟“一以贯之”之道,以传统的德行人格对人进行划分和比较,倡导人们以“君子”为人格修养之一般标准,以“圣人”为最高人格理想,从格物致知以成智,诚意正心以成德,二者兼赅,力求修身以“成已”、“成物”,完成人生的责任。在外王之道上,现代社会的陈立夫,深感当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弊端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试图从中国古老的孔孟儒家的政治学说中寻求解决方法,继承发展孔孟仁政思想,主张修己善群,尊德重人,以王天下。他期望通过阐发儒学的微言大义,一方面使儒学走向现代化,有效地指导当代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依然存有通过宣扬儒学传统文化,抗衡、批判大陆中国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宿愿。综观陈立夫对儒家文化的反思,推崇大过改造,绝大多数都是新瓶装旧酒而已,且政治印记、目的明显,时刻为政治需要而服务。他立足于自己的理论所需,借儒经以发挥已说,往往带有联想式思维的任意性,因此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同时在“返本开新”问题上忽视了文化的时代性,过多的用儒经去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竭力论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能性,认为中国文化在总体上优于西方文化,对儒家文化表现出继承有余、超越不足的倾向,同时对西方文化的解读也有不合理之处。但是他在中西文化融通的过程中以民族文化为本位、对民族文化自身价值的开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另外他对两岸统一大业的实现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他文献
知识的检验与评价关系问题是当代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首先系统阐述了“知识的检验与评价关系”问题在哲学史中的历史嬗变
德性伦理作为一种古老的伦理理论形态,在当代西方正在经历复兴。本文在简要追溯德性伦理当代复兴轨迹的基础上,对当代德性伦理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罗莎琳德·郝斯特豪斯的德性伦
技术创新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度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自从被制度经济学引入到经济理论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广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根据世界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要求,从我国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实际情况,系统地提出了科技强军思想。江泽民新时期科技强军战略思想,是我党在新的历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可以被理解为异质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之间,特别是
本文希通过对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的探究,剖析他科技观中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从理论上深化对科学技术本质和作用的认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科技进步;研究中注重结合我国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