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超过10%。高血压是CKD进展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是延缓CKD进展的关键,CKD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85%,然而血压达标率不高。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除传统致病因素外,新的研究表明大动脉功能的变化和高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可能也参与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生。血管受生物体内各种因素的调节,受这些因素刺激后血管收缩或舒张,然后直接影响血压。CKD个体的血管在长期病理状态影响下,其功能及结构会发生一定改变,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血压。在本课题中,比较了CKD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在血管活性剂的作用下主动脉反应性的变化以及血管壁上相关受体蛋白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PTH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CKD大鼠的血管功能,旨在探索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控制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继发高血压与主动脉舒缩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将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CKD组,行5/6肾切除法制作CKD模型。术前、术后8周、16周分别检测血清肌酐、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术前及第16周测量大鼠血压。第16周处死大鼠,选取胸主动脉制备血管环,采用累积浓度给药法,分别给予血管收缩剂、血管舒张剂及PTH,观察血管张力的变化。最后用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上相应的受体蛋白表达。结果(1)第16周时CKD组大鼠血肌酐、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和尾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2)CKD大鼠胸主动脉对血栓素A2类似物(U46619)刺激下产生的收缩力明显增强(162.66±14.29 vs 121.39±15.47,P<0.01);对60mmol/L的氯化钾和苯肾上腺素(Phe)诱导的收缩,两组未见明显差异。(3)CKD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剂乙酰胆碱(ACh)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剂硝普钠(SNP)所触发的舒张反应均低于对照组,ACh(67.78±6.18 vs 83.92±5.42,P<0.01),SNP(95.45±1.33 vs 98.90±0.60,P<0.01)。(4)PTH对CKD大鼠无直接收缩以及舒张作用。用PTH预孵育有内皮的CKD大鼠血管30min后再用U46619刺激血管,其收缩幅度较未孵育时下降(114.51 ± 4.44 vs 162.66 ± 14.29,P<0.01),在去内皮血管中PTH孵育前后大鼠在U46619的刺激下收缩力无明显差异。(5)CKD组大鼠胸主动脉上血栓素A2受体蛋白(TXA2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肾上腺素受体蛋白(α1受体)及L-型钙通道(Cavl.2)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对收缩力增强,其原因可能与血管上TXA2受体蛋白增多有关;CKD大鼠胸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受损;甲状旁腺激素对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张力无直接作用,但可间接引起血管收缩剂的收缩反应下降,该间接作用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发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