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大鼠高血压与主动脉舒缩功能受损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超过10%。高血压是CKD进展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是延缓CKD进展的关键,CKD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85%,然而血压达标率不高。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除传统致病因素外,新的研究表明大动脉功能的变化和高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可能也参与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生。血管受生物体内各种因素的调节,受这些因素刺激后血管收缩或舒张,然后直接影响血压。CKD个体的血管在长期病理状态影响下,其功能及结构会发生一定改变,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血压。在本课题中,比较了CKD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在血管活性剂的作用下主动脉反应性的变化以及血管壁上相关受体蛋白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PTH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CKD大鼠的血管功能,旨在探索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控制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继发高血压与主动脉舒缩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将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CKD组,行5/6肾切除法制作CKD模型。术前、术后8周、16周分别检测血清肌酐、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术前及第16周测量大鼠血压。第16周处死大鼠,选取胸主动脉制备血管环,采用累积浓度给药法,分别给予血管收缩剂、血管舒张剂及PTH,观察血管张力的变化。最后用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上相应的受体蛋白表达。结果(1)第16周时CKD组大鼠血肌酐、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和尾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2)CKD大鼠胸主动脉对血栓素A2类似物(U46619)刺激下产生的收缩力明显增强(162.66±14.29 vs 121.39±15.47,P<0.01);对60mmol/L的氯化钾和苯肾上腺素(Phe)诱导的收缩,两组未见明显差异。(3)CKD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剂乙酰胆碱(ACh)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剂硝普钠(SNP)所触发的舒张反应均低于对照组,ACh(67.78±6.18 vs 83.92±5.42,P<0.01),SNP(95.45±1.33 vs 98.90±0.60,P<0.01)。(4)PTH对CKD大鼠无直接收缩以及舒张作用。用PTH预孵育有内皮的CKD大鼠血管30min后再用U46619刺激血管,其收缩幅度较未孵育时下降(114.51 ± 4.44 vs 162.66 ± 14.29,P<0.01),在去内皮血管中PTH孵育前后大鼠在U46619的刺激下收缩力无明显差异。(5)CKD组大鼠胸主动脉上血栓素A2受体蛋白(TXA2受体)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肾上腺素受体蛋白(α1受体)及L-型钙通道(Cavl.2)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对收缩力增强,其原因可能与血管上TXA2受体蛋白增多有关;CKD大鼠胸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受损;甲状旁腺激素对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张力无直接作用,但可间接引起血管收缩剂的收缩反应下降,该间接作用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发挥效应。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开发兴建地铁、地下商城、地下车库等地下工程结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
天然湖泊根据其自然演变过程大致分为硅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以及硫酸盐-氯化物水阶段,而在不同类型水体中不同级分胡敏酸(Humic acid,HA)对Hg2+的非生物还原过程机制还
氮氧化物(NOx)的去除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with propylene,C_3H_6-SCR)已被广泛研究。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ZrNiAlO和MnNiAlO催化剂,对其C_3H_6-SCR的反应性能及原理进行了考察,并对比了催化剂的抗硫能力,探究了硫毒化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择水
研究背景及目的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呼吸系统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喘息、气短、胸闷、咳嗽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等。它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表型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周龄中国黄羽鹌鹑哈德氏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的组织学结构特点,找出随周龄增加,哈德氏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的组织学动态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探明中国黄羽
半干旱地区河水与地下水的密切水力联系和频繁转化,是半干旱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也是陆地水文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可以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污染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锡林河水库上、下游两个典型河段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7-9月和2017年4-6月进行季节性监测采样,同时,2017年4月6日-25日进行逐日监测采样,结合水动力学和水化
多粘菌素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对抗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的研究人员最先发现并定义了由质粒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随后世界各地也相继有了该基因的
铊是一种在地壳中微量存在并分散分布的剧毒重金属元素,是环境保护署(EPA)的首要污染物。土壤中的铊容易被农作物吸收,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据报道,Tl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比Hg、Cd、Pb、Zn、和Cu更剧烈;自从在Tl-Ca-Ba-Cu-O体系中发现了高温超导材料以来,铊作为未来潜在的主要污染源,已经引起了更多关注。目前关于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铊在土壤、植物以及水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铊对
多氯联苯(PCBs)作为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人类致癌物,因过去长达半个世纪的全球广泛使用和降解技术的缺乏,其污染分布持续到当前,仍十分普遍。按照PCBs苯环上氯取代基的个数,PCBs可分为低氯联苯(氯原子≤4个)和高氯联苯(氯原子>4个)。而低氯联苯在某些地区的空气中含量相当高,比高氯联苯更易通过吸入途径进入人体,进而发生代谢转化。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已证实人类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s)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地增长,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冠心病、糖尿病等中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增长,如何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