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革命与建设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思想体现为不同的具体内容,即它是发展的,它围绕着如何实现与更好的实现人民民主向前发展。总体上它体现为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后一段的思想在前一段思想与实践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从适应革命条件到适应建设条件发展;从革命的党的民主思想到执政的党的民主思想发展;从强调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新制度到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发展;从强调民主服从于革命与经济建设需要到民主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发展目标中的一个发展。  第1章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产生。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受到中国特殊的民主革命条件与中华文化传统的影响。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是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产生的,体现出适应中国革命条件与时代任务要求的特点。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外无独立,内无主权,人民生活处于世界上“少有的”贫困状态,正如北大学者关海庭在《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中所说的,对生活在这样状态中的中国人来说,民主是一个奢侈品,中国人首要面对的是进行革命,以挽救民族危亡,因此,中国人的民主运动常常是作为救亡的工具而非目的而存在的,因此,产生于革命大潮中,形成于革命过程中的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一开始就具有革命的特点。其思想以进行革命与夺取革命政权为重心,目的是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的民主政权,它常常体现为具体的革命战略与策略,如“群众路线”、“统一战线”思想等。  就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期来说,中国共产党创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整个民主思想初创的重要时期。  第2章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的任务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这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国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指导着新生的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及其它基本民主制度,为后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权保障。  并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于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根本大法——宪法,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民主制度,多党合作与民主监督的基本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还详细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与民主法制思想。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人民加紧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工业化发展目标,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打下经济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基础”的思想。  新中国刚成立后建立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当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建立,还存在着五种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民主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恢复国民经济任务以后,及时地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并把这一任务写入宪法,它是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的体现。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也在向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发展。“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从而把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推进到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形成与发展阶段,其思想主要围绕着创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准备生产力条件、以及完善法制展开。  第3章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发展中的曲折。  “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民主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发展从此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之上。  八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许多思考与探索,这些思考与探索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中,推动着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发展。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八大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社会状况产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八大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阶级状况、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的变化。八大是对过去人民民主专政经验和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经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八大是在苏共二十大后召开的,八大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反恩,特别强调了民主发展的问题,在八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和策略。  但是,由于紧迫的经济发展任务和国际资本主义威胁的压力,由于苏联模式弊端的影响等,党内发生了“左”的错误,八大的思想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在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发展一度误入歧途,“左”的思想泛滥,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甚至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的发生。  第4章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恢复。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左”的错误的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此思想指导下,恢复了中国共产党在八大前后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出的正确思考,在纠“左”过程中,还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沿着“实事求是”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体制改革思想。经济体制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道路上,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当务之急是提高生产。为解放生产力,为团结与调动社会主义各方面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思想。  第5章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继续发展。  中共十二大,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大局阐述发展民主的重要性。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改变片面发展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思路,制定了全面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强调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还需要实现政治的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化,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发展民主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目标中的一部分。这标明,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彻底摆脱了革命思维,完全进入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轨道。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中国原有的政治体制不能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更好的发展民主,中共十三大全面、完整的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思想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指导下,在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随着加强法制建设实践和对民主法制认识的提高,形成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思想;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开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政治文明”民主建设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市场经济新条件下的党的建设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它本身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向前发展的思想。  从内容上来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围绕着如何进行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民主制度展开,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的成熟期。  第6章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发展的轨迹与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经济条件、教育文化因素,人的法律制度思想,民主实践条件等等。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发展是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大致体现出几个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的特点;适应革命与建设需要的特点;不断向前发展的特点。  结束语重申,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是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下,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需要的方向发展,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本身的规律,即从理想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想。无论从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指导下的实践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民主思想发展的过程看,理想都是不远的,理论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推动前进,只要共同努力,人类会走入共产主义这一美好未来。
其他文献
sisotool是MATLAB中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工具,可用来分析和调整SISO反馈控制系统。文中介绍了MATLAB7.5中的控制系统工具箱所提供的isotool,并用该工具设计了控制器。导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论文根据GATT1994第19条和WTO《保障措施协定》的规定,以货物贸易的一般保障措施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案例,对WTO一般保障措施的实体要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作者认为
矿山的开采利弊共存,这就要求人们充分重视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本研究以广东封开地区某石灰岩矿山为例,对该矿山的环境恢复治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山地形
对7075铝合金厚板的预拉伸量与时效工艺制度对其淬火后残余应力大小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拉伸量的增加,轧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均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当
图片赋予新闻报纸灵魂,使报纸版面图文并茂且色彩亮丽,能有效提高报纸的吸引力。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就彩色图片在报纸排版中的优化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一是报纸排版中彩色
基础测绘每五年需要定期更新,传统的航测法工作量大,技术落后,难以适应新的更新方式。本文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发现,通过global_mapper软件利用DEM创建晕渲图,在晕渲图上判定一些地物
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措施如果使用不当会对公众、社会经济乃至国家整体利益造成损害,公共利益原则是对反倾销法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怎样才能使公共利益原则在反倾销实
一、总论微卫星DNA的研究进展………………王得前,等1(1)诸暨种粮大户现状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戚航英1(1)浙江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和建
本文围绕中药专利的申请、保护、管理,以及中药发明的研制等各个环节,通过对我国中药、植物药及相关医药专利制度、政策体系、申请、研制和保护措施、权益与国外,尤其是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