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种子活力降低显著影响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甚至可能造成植株死亡,极不利于种质资源的长期贮存。种子引发技术能提高种子活力,并能修复老化带来的损伤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本试验对不同品种的大麦种子进行老化处理以降低其活力,再用不同的引发方式处理低活力种子使其活力提高。通过对老化大麦种子活力修复过程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探索出适宜于提高低活力大麦种子的引发方式和引发条件,明确大麦种子老化机理,为今后大麦种子田间种植活力的提升提供实际参考,为大麦种子在种质资源库中的安全贮存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本试验在温度40℃、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对甘啤4号和0416-1两个不同品种的大麦种子进行老化处理以降低其活力,然后以不同的引发剂、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进行处理使种子活力升高。接着依次测定各处理过程中种子的吸水量、发芽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和种子活力的变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最后再测定可溶性贮藏物质和ATP含量的变化。结果:(1)老化处理后大麦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均有所降低。引发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幼苗根长、苗长、干重和鲜重也显著提高。(2)随老化程度的加深,大麦种子吸水量和吸水速率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迅速增加。引发提高了大麦种子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使种子快速萌发,植株生长加快。而且,引发效果随吸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3)老化处理后种子胚中可溶性贮藏物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经过不同方式的引发处理后,老化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增加,与对照相比效果显著。(4)随老化程度的加深,大麦种子中己糖激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降低,ATP合成速率减缓。引发处理后,随吸胀时间的增加这两种酶活性和ATP含量明显有上升的变化,ATP的合成速率增加,吸胀到一定时间趋于稳定。结论:老化种子经过不同方式的引发处理后,促进了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减少种子中电导率和MDA含量,种子吸水速率加快,可溶性贮藏物质含量增加。部分抗氧化物酶和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增加,ATP合成能力增强,从而缓解和修复了种子的老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