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抑制粮食价格波动和调配粮食区域分布不均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增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高度重视市场竞争机制在粮食供给与需求平衡中的基础性作用。我国虽然在粮食储备管理某些环节上引入市场机制,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平抑价格波动,但总体上看粮食储备市场化进程还远远未适应世界发展趋势。长期以来,地方储备是我国储备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相比中央储备管理制度,我国地方储备在管理上创新性更强,灵活性更大,市场化程度更高,为我国改革粮食储备管理制度、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提供了经验。2014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中也更是明确强调“要落实和管好地方粮食储备,确保储备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良好、调用高效。”但近几年地方储备粮在市场化运作中遇到两大问题:一是在区域性价格波动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地方储备因规模小,难以在抑制地方粮食市场价格波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市场化进程,因粮食市场价格扭曲和行业产能过剩而压力重重。本人认为这两大问题是涉及到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深层次改革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以两大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为基础,从储备制度和行业管理层面展开研究。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重要性及研究结构,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等。第二部分综合分析了美国、法国、日本和印度四国粮食储备体系及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主要以湖北为例,研究了我国地方储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多目标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论设计和粮食行业产能过剩的实证分析,进一步对地方储备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管理风险展开了分析。第五部分基于前述的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地方储备功能、强化储备管理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