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氯喹啉酸属激素型喹啉羧酸类除草剂,剂型有25%、50%可湿性粉剂。近年来研究二氯喹啉酸施药后发现,土壤残留量较大,会对茄科(烟草、马铃薯、辣椒等)、伞形花科(胡萝卜、芹菜)、藜科(菠菜、甜菜)锦葵科、葫芦科(各种瓜类)、豆科、菊科、旋花科作物等敏感。为了评价它在稻田中使用是否安全,是否会对环境和后茬作物构成危害,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及其制剂在稻田中使用后其有效成分二氯喹啉酸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残留降解情况,以及它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这些研究不仅可作为水稻和环境安全的工作基础,指导二氯喹啉酸的科学合理使用,而且还可以为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指导。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通过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技术分析方法并用于二氯喹啉酸在稻田中的残留试验研究中,当添加浓度为0.05、0.50、1.00mg/kg时,二氯喹啉酸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28%到106.94%,相对标准偏差为1.40%到5.38%。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以及灵敏度均达到了农药残留分析的技术要求,能适应大规模田间试验样品的分析与检测。(2)50%二氯喹啉酸水分散粒剂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广西南宁两年三地的稻田中使用后,二氯喹啉酸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级反应动力学模式,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二氯喹啉酸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属易消解农药,其在稻男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5d,6.59d,2.76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内外机构所制定的MRL值(0.5mg/kg)。(3)二氯喹啉酸在五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4h,在五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情况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来拟合,其吸附自由能小于40kJ,属于物理吸附。二氯喹啉酸在五种供试土壤上的Kf值在3.9211~5.9704之间变化,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湖南红壤>北京棕壤>黑龙江黑土>海南赤红壤>山东褐土;二氯喹啉酸在湖南红壤中移动性最弱,吸附性最强;在山东褐土中移动性最强,吸附性最弱。土壤理化性质中影响二氯喹啉酸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pH值。(4)在SDBS、HDAB、Tween-80的存在下,红壤、褐土和赤红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仍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5)二氯喹啉酸在红壤中吸附常数Kf随着SDBS的升高而降低,直到浓度为2000mg/L时,其Kf值有升高的趋势,说明红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是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到达2000mg/L时开始变强;比较二氯喹啉酸在褐土中的Kf值可知,SDBS的加入后,Kf值小于未添加时的值,说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促进了褐土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并且随着SDBS浓度的升高Kf也升高,但在500mg/L时,有降低,之后一直到2000mg/L都在升高;赤红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强度由吸附常数的变化可知,呈减弱,增强,再减弱的趋势。(6)不同浓度HDAB存在的情况下,HDAB的量在小于200mg/L时降低了红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能力,在500-2000mg/L范围,反而提高了红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能力;在褐土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直接导致二氯喹啉酸在其中的流动性减弱:HDAB的量在50mg/L时降低了赤红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能力,并且随着HDAB浓度的增大,赤红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呈增强,减弱,增强的趋势。(7)不同浓度Tween-80存在对二氯喹啉酸在不同土壤中吸附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红壤中,Tween-80浓度在0~10mg/L时,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土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在lOmg/L之后,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土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能力逐渐减弱;在赤红壤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直接导致二氯喹啉酸在其中的流动性减弱。(8)随着吡嘧磺隆添加浓度的提高,对二氯喹啉酸在湖南红壤、山东褐土以及海南赤红壤这三种土壤中吸附量的影响,随着毗嘧磺隆添加浓度的提高,二氯喹啉酸农药在湖南红壤中的吸附量先降低,然后升高,再降低,最后升高的趋势;在山东褐土中,吡嘧磺隆浓度在5mg/L时,二氯喹啉酸的吸附量最高,过了5mg/L后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在海南赤红壤中,吡嘧磺隆浓度在0~20mg/L之间,吸附量先降低后升高,在5mg/L时,吸附量最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吡嘧磺隆浓度的增加,不仅影响了三种供试土壤对二氯喹啉酸农药的吸附,也会明显减少二氯喹啉酸农药在湖南红壤、山东褐土、海南赤红壤这三种土壤中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