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人生殖器部位及附近表皮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HPV通过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的皮肤粘膜的微小损伤进入机体,感染有增殖能力的基底细胞,HPV-DNA以染色体外或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的方式存在,并严格随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分化成熟而开始进行病毒早期和晚期基因的转录翻译,组装形成病毒颗粒,随着病毒颗粒的繁殖与播散,形成有特征性的病变。由于对CA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至今仍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治疗CA,对复发也无满意的解决方法。不同个体对HPV感染的反应不同,提示机体的免疫状态在CA的发生中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目前普遍认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CA的发生、转归密切相关,患者机体不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是造成HPV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因而探讨C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意义。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迄今认识的第一个机体通过感知微生物病原体直接作出防御反应的天然免疫识别受体。目前已发现TLR家族中的TLR1-11,它们在天然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能调节适应性免疫,是连接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TLR对免疫系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将成为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新靶点。其中TLR3、TLR4、TLR7和TLR9参与了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反应;TLR3识别双链RNA病毒以及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中间体;TLR4识别细菌脂多糖,诱导特异性免疫,促进机体对病毒的清除;TLR7识别单链RNA病毒;TLR9识别细菌、病毒基因组DNA和人工合成的CpG ODNs,在抗感染、抗肿瘤、介导细胞凋亡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活化的TLR3、TLR4、TLR7和TLR9通过启动髓系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依赖和MyD88非依赖性(只有TLR3存在)的信号传导通路,介导抗病毒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作用。临床上通过观察C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PBMC)上TLR的变化,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地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有效地杀伤、清除HPV感染细胞,达到治疗CA的目的。目的1.观察尖锐湿疣患者PBMC上4种TOLL样受体:TLR3、TLR4、TLR7和TLR9的表达情况;2.进一步探讨Toll样受体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尖锐湿疣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尖锐湿疣患者(初发34例,复发26例)PBMC上TLR3,TLR4,TLR7和TLR9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初发组、复发组TLR4和TLR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2.复发组TLR4和TLR9均高于初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初发组、复发组和对照组TLR3均未见表达,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4.初发组、复发组和对照组TLR7均显示显著高表达,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在蛋白水平检测了尖锐湿疣患者PBMC上Toll样受体的表达情况;2.尖锐湿疣患者PBMC上TLR4、TLR9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LR4、TLR9可能与尖锐湿疣发病有关;3.尖锐湿疣的复发可能与TLR4和TLR9的表达升高有关;4.尖锐湿疣患者和正常人PBMC上未见TLR3表达,考虑出现此种结果不除外标本数量造成的试验偏差,TLR3是否与尖锐湿疣发病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尖锐湿疣患者和正常人PBMC上TLR7均显著高表达,TLR7是否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6.本研究为我们对尖锐湿疣患者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发病机制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2、探讨Survivin、COX-2与血管内皮生
基于区块链视角下,电子商务近年来不断发展,以其丰富的商品类型、快捷的运输服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
彩色负片反转冲洗工艺及其配方南京市交通银行雨花办事处纪良骏在日常拍摄中彩色负片使用最广泛,它经过拍摄、冲洗、扩印一系列过程,最终在相纸上形成彩色影像。彩色负片进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