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遥感影像融合参数优化解算与质量评价方法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99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光谱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的光谱、空间分辨率得以快速提升、甚至达到亚米级,其包含的信息量也趋于复杂、多样。其中,遥感影像融合是分析复杂遥感信息的一个重要步骤。影像融合是指卫星所获取的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与高空间分辨率单波段的全色影像进行融合,得到同时具有高分辨率、多光谱特征融合影像的遥感技术。影像融合算法依据融合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像素级影像融合、特征级影像融合和决策级影像融合。由于像素级影像融合算法具有高精度、融合精度高的优势,本文从像素级影像融合和评价的角度出发对遥感影像融合算法进行探讨。首先,本文就像素级影像融合算法进行简要阐述,结合这类算法实验效果分析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像素级影像融合的本质。其次,探讨BRSVR影像融合算法在应用上的优势、不足,并进行一定的改进。由于改进算法需要合理的影像分割,本文探讨了不同分割尺度对融合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原理、结果的分析,最终选择了 SLIC图像分割算法。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SLIC图像分割与SVR方法结合的影像融合算法。首先通过SLIC图像分割的方式对影像进行合理的分块,之后按照SVR的影像融合方法对影像进行融合。通过与其他像素级影像融合算法的定量实验对比,借助标准差、熵、归一化均方根误差等6项指标客观定量评估,相较于其他算法均体现出本文提出的SLIC-SVR算法具备更好的融合结果。除此之外,融合算法还需要更加科学便捷的评价方法。本文在互信息量的基础上,综合遥感影像定性与定量评价的优势,构建了互信息影像直方图评价方法。该方法以灰度影像的方式直观展示影像光谱信息差异,并用以评估融合影像光谱保持程度。文章最后通过实验以及定性、定量与互信息直方图等评价方法,证明了 SLIC-SVR遥感影像融合算法在影像融合中的应用潜力。本文的主要贡献为:(1)改进了全色锐化(Pansharpening)影像融合算法,结合现有的BRSVR影像融合理论和SLIC图像分割算法,提出了 SLIC-SVR影像融合算法。结合包括GF-2、ZY-3、K3A等7种卫星以及多种复杂地物类型的影像进行融合,与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IHS变换等6种传统影像融合算法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SLIC-SVR算法在空间细节注入与光谱特征保持上均有一定优势。(2)基于信息熵与互信息量理论,结合灰度统计直方图的形式提出互信息直方图的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该方法可以同时定性、定量地对影像结果进行评价,对影像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有益补充。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导师经验方复方土槐饮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镜征象,如扩张血管直径、血管密度、皮肤镜背景颜色的变化,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复方土槐饮,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外用龙珠软膏。对照组:消银颗粒,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外用龙珠软膏。观察患者服药期间皮损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靶皮损皮肤镜下背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 4G技术的商用。但是同时,人们对于容量与速率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
随着移动接入设备的增多,各大运营商为了满足用户的接入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所建设的通信设施,如基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基站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大批量的使用和建设,不仅对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人们对数据的需求急剧增长,接入蜂窝网络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多。然而,移动通信的无线频谱资源有限,如何为更多的
智能功率模块是指将驱动电路和功率器件封装在一起组成的整体电路模块,具有了高效、智能的特点,而单芯片智能功率模块将智能功率模块的各个组成部分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实现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视已深入千家万户,数字电视网络也变的日益庞大、复杂,如何高效的监控管理数字电视网络中的设备成了各级广电部门首要面对的问题。为满足对数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室内无线定位作为一项新兴信息服务技术对社会的基础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如何提高定位精度和增加用户新体验是室内无线定位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随着Android所占市场份额的不断增长,Android平台上的应用程序也越来越多。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源性、Android应用商店缺少有效的审核机制,这就导致Android应用程序面临很大
大量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工业上常用的材料都会产生微生物引起的腐蚀。且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微生物腐蚀及其抑制的研究。遗憾的是,研究者对于抑制微生物腐蚀的研究主要基于电化学方法,鲜少采用生物学方法。基于以上原因,作者选取Biological TreatmentofMicrobial Corrosion: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第五章 Biological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