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液滴撞击壁面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撞击可以强化液滴与壁面间的换热效果,在很多科学领域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撞击后的蒸发包含着复杂的运动规律和传热传质机理,给进一步研究带来了困难。温敏漆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具有响应快、标定简单及成本低等优点,是研究液滴撞击表面传热特性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液滴撞击加热壁面蒸发过程的传热特性,制作并应用温敏漆测量液滴与壁面间的温度分布。进而探讨了工质物性、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605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MS108,2020MS1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滴撞击壁面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撞击可以强化液滴与壁面间的换热效果,在很多科学领域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撞击后的蒸发包含着复杂的运动规律和传热传质机理,给进一步研究带来了困难。温敏漆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具有响应快、标定简单及成本低等优点,是研究液滴撞击表面传热特性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液滴撞击加热壁面蒸发过程的传热特性,制作并应用温敏漆测量液滴与壁面间的温度分布。进而探讨了工质物性、初始表面温度和We数等因素对液滴蒸发过程传热特性的影响。本文首先进行了加热壁面上固着液滴蒸发实验,选择正戊烷、HFE7100和正己烷三种液滴,使用温敏漆记录了接触面温度分布的变化。结合建立的传热模型,计算接触面热流密度分布,并使用红外热像仪从上方捕捉热成像图,结果表明温敏漆与红外热像仪捕捉到的接触线轮廓一致。研究表明固着液滴蒸发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液滴初始加热阶段,对流单元蒸发阶段和薄膜蒸发阶段。其中,对流单元蒸发阶段占据蒸发过程的大部分时间,温敏漆捕捉到的温度分布图中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红外热像仪可以观测到对流单元。其中正戊烷沸点最低,液滴内部的热流运动最为剧烈;HFE7100粘度最大,液滴内部热流运动最弱;HFE7100汽化潜热最小,蒸发过程中最大热流密度最小。进而将温敏漆应用于液滴撞击加热壁面蒸发过程传热特性研究。选择了正戊烷、HFE7100两种工质,液滴体积为10μL,初始表面温度分别为50℃和60℃,液滴撞击速度分别为0.8m/s和1.2m/s。通过测量撞击过程中接触面温度分布,计算热流密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正戊烷液滴撞击壁面后,由于沸点低于初始表面温度,液滴内部发生核化,热流密度高于HFE7100;We数增大,液滴破碎,有效传热面积增加,总蒸发时长减少;初始壁温增大,液滴破碎更加剧烈。HFE7100液滴碰壁后发生飞溅,热流密度和有效传热面积发生振荡;We数增加,振荡持续时间增加;初始壁温增大,HFE7100总蒸发时间变短,液滴铺展尺寸越大,有效换热面积越大。
其他文献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推动了风力发电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在电力系统中占比提高带来了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挑战。风功率和负荷功率的波动,对系统频率的稳定控制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旨在关注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方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建模,介绍了现有风力发电机组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的方法原理,为进一步探讨双馈风力发电机参与系统
5G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对高可靠、低时延、多连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新型关键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中,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作为一种新的多址接入技术,允许多用户同时共享同一频带资源的特性有效提高了无线通信频带资源的利用率。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允许移动用户将计算密集型任务转移至边缘服务器进
室内场景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任务之一,与目标识别和图像识别具有明显区别,其图像构成相对复杂,在识别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整体场景布局,目标细节信息也尤为关键。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该任务在图像检索、智能驾驶、视频监控等应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对室内场景识别任务进行进一步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室内场景的识别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研究了一种结合目标特征和全局特征的室内场
近年来,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能源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具备远距离、大容量输电能力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常见故障之一的换相失败问题不容忽视。首次换相失败后的处理方式不当,可能引发多次换相失败的发生。连续换相失败会导致直流的单极或双极闭锁,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研究行之有效的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仔细剖析了高压
作为动车组电气系统的主体部分,其车体内部成千上万根线缆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动车组能否安全、稳定地运行。目前,我国工程人员采用传统的、后进的检测方法对动车组进行线缆导通试验和绝缘试验。这种方法不仅虚耗人力,还会虚耗时间,并且极易因工程人员的主观原因而造成误操作与误判断,导致导通测试的结果可靠性较差,为动车安全、稳定地运行埋下隐患。为了解决传统人工校线测量方法可靠性低、检测时间长等方面的缺陷,文中采
输电线路上的螺栓缺陷分类是电力视觉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针对输电线路进行的螺栓缺陷分类的研究工作,大多仅限于利用螺栓螺母表面特征提取或者利用已有算法的改进,易受周围复杂环境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效的螺栓缺陷分类需求。本文通过研究门控图神经网络(gated graph neural network,GGNN),提出了基于GGNN的栓母对知识图谱的缺陷分类算法,利用螺栓螺母及周围环境的先验知识结合
分数阶微积分应用广泛,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分数阶元件制备的发展,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在电气工程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实际上,电容和电感都是非整数阶的。分数阶元件的引入,对传统整数阶电路综合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究分数阶电路综合很有必要。探索分数阶电路的无源实现条件和无源综合方法,对于电路设计、器件建模都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对于分数阶电路综合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分数阶导抗函数的复杂性,还无法提
电子系统设备端口经常会受到外界瞬时过电压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微秒(Micro-seccond,μs)级别浪涌电磁脉冲和纳秒(Nano-second,ns)级别静电放电电磁脉冲,会对电子设备和器件造成致命的损害,因此对电磁脉冲以及电磁脉冲防护器件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首先研制了一种水银开关控制的印刷电路板级(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测试组合波发生
高中物理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高中化学、高中生物共同组合成高达300分的理科综合考试项目,学生物理考试成绩直接决定学生理科综合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参加高考时的分数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由此可以发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十分重要。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不断普及,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网络环境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极大地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学生
干式空心电抗器(以下简称干抗)在电力系统中主要承担无功补偿、限制短路电流、滤除高次谐波、减少直流系统谐波分量等作用,是远距离输电系统中的重要辅助设备。由于运行在风吹日晒雨淋的开放环境中,与传统油浸式铁芯电抗器相比,其故障率更高。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与干抗等变压器类设备结合,通过光纤测到的温度信息来反映被监测设备的状态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在干抗高温固化过程中对温度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