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自然生态处理技术以其结构简单、建设运行费用低、抗冲击力强、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在解决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和防治河湖富营养化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但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如传统的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太大、普通潜流湿地溶解氧不足等问题。同时,由于三峡库区山多地少,城镇过于分散,若修建传统工艺污水厂,不仅土地征用困难,而且建设成本也过高。因此,本文提出建设“山地型人工湿地”概念,通过利用大于25度以上的坡度进行湿地建设,从而节约耕地面积;通过跌水的方式进行曝气,为湿地提供充足的溶解氧。本文的试验工艺是SAP(简易厌氧池)串连DWSCW (跌水-波式潜流人工湿地)。首先,本文对SAP+DWSCW工艺进行了高负荷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采用90cm/d和50cm/d的高水力负荷运行时,CODcr去除率可达70%~80%,可将300mg/l以上的CODcr降低到100mg/l以下。采用90cm/d水力负荷时,系统对SP和NH4+-N的去除率在30%到40%之间;以50cm/d水力负荷运行时,系统对SP的去除最高可达56%,对TP的去除最高63%,NH4+-N去除率最高可达55%。系统水力负荷的降低伴随着各污染物去除率一定程度的升高。其次,文章对部分运行参数和SAP+DWSCW工艺系统去除率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部分外界因素进行了影响分析,分析发现:各污染物去除速率与其进水浓度负荷成正相关性,其中有机物的去除符合混合级动力学公式;分析还发现水力负荷与各污染物质的去除呈负相关关系。再次,文章结合试验结果对SAP+DWSCW工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山地型人工湿地”跌水曝气效果好(跌水下端湿地中DO均可达到5mg/l以上,且跌水高度越高,曝气量越大)和WSCW中好氧-缺氧-厌氧环境优于普通湿地的结论。最后,文章提出了建设“山地型人工湿地”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