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精神,指的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大别山区这一特定范围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民族解放、人民独立在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信仰、革命行动、革命品质的革命精神总和。在战争年代,正是因为靠着大别山精神,大别山区成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和大别山游击队,还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历史传奇;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发掘大别山精神内涵,弘扬大别山精神,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彰显其与时俱进的价值,指导大别山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大别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文化名片。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重难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述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首先界定了大别山的地理范围和大别山精神的概念,然后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大别山精神植根于大别山区豫韵楚风的文化土壤,形成、发展、成熟于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中。第三章大别山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关于基本内涵: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革命品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革命信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行动;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革命奉献精神。大别山精神的主要特征,把它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比较,得出他们的异同之处。第四章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传承途径,主要从大别山精神对于重塑民族精神的意义和大别山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两方面论证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别山的传承途径,分别从大别山区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基础教育和传承载体多样化四个方面论述。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是难点是因为系统定位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没有可以借鉴的模板,而且可以参考的文献极为有限;是重点是因为三、四章内容是全文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