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工业用地短缺和低效利用现象并存。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但由于用地主体的支持力度不够,政策失灵现象普遍。目前理论界对微观用地主体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业用地内涵挖潜、精细化利用大趋势下,厘清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理论界一个迫切的课题,也是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科学制定与顺利执行的基础。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内涵,分析了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特征。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语句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了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将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区分为节地收益预期(内部驱动力)和节地制度压力(外部压力)两大维度,整合了政企互动的调节因素。其中节地收益预期包括土地问题认知、社会责任意识、集约用地需求和节地显性收益,节地制度压力包括土地供应市场化、价格机制合理性、监管制度有效性、退出机制完善度和制度执行力度。政企互动因素既调节收益预期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又调节制度压力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针对各变量间的关系及其特点,提出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并开展实证研究。首先,用客观的综合指标评价法测算企业土地集约利用集约度分值,作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因变量。收集研究区域内企业的用地面积、建筑工程数据和2013年企业的经济数据,其中建筑工程数据包括企业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经济数据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额。筛选出数据信息准确完备的227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企业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其次,用主观评价法测量影响因素(自变量)和调节因素(调节变量)。针对研究假设设计了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影响因素和调节因素的测量指标。在预调研基础上,采用邮件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212份有效问卷。最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和相关分析,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对节地收益预期、节地制度压力与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具有交互项的回归方程对政企互动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本文主要研究结论:(1)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节地收益预期和节地制度压力,并且节地制度压力的影响相比节地收益预期更大。影响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关键因素是退出机制完善度和节地制度执行力度,其次是节地显性收益和土地问题认知。因此,促进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应以加强节地制度压力为主,提升企业的节地收益预期为辅,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加强节地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的节地显性收益,加强集约用地理念宣传,深化企业对土地问题的认知。(2)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政企互动对节地制度压力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节地收益预期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无显著调节效应。促进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应充分运用政企互动的调节作用,在既有节地制度体系下,加强政企良性沟通,有利于企业对政策的充分理解,提高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意愿,也有利于政府及时了解企业的意见与困难,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营造政企良性沟通的氛围,建设政企有效互动的渠道,是落实集约用地政策并促进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