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现已成为生育年龄女性的常见疾病。内异症病灶的周期性出血、周围组织粘连,导致的痛经、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成为困扰妇女的严重问题。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大量无症状的内异症患者被发现,国外报道高达25%。 本文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999年6月~2003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历209例。其中肌腺症84例,占40%;外在型98例,占47%;混合型27例,占13%。本组资料中,发病年龄最小19岁,最大70岁,约80%的患者处于26-50岁。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5.6岁,腺肌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3.6岁,混合型平均发病年龄39.2岁。本资料显示:痛经、月经改变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慢性盆腔痛及不孕是EMS的主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6%、26%、13%、9%,而且三种内异症的主要症状的发生率不同。痛经在混合型中发生率最高,达63%;月经异常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在腺肌病中发生率最高,为38%;慢性盆腔痛在外在型中发生率最高,为45%;不孕在外在型中发生率最高,为14%。子宫增大、坚硬、压痛是腺肌病的重要体征;附件区触及囊性、有压痛的包块,是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重要体征。本文将209例内异症患者分成≤30岁、31-40岁、41-50岁、≥50岁,共4个年龄段,结果显示:痛经、慢性盆腔痛及不孕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5、P<0.01。子宫增大、后壁增厚是腺肌病最常见的超声表现,病灶<WP=58>回声可以是强回声、低回声和混杂回声,各种回声所占几率无明显差别。附件区低或无回声包块是巧克力囊肿最常见的超声表现。209例内异症患者中,123例术中肉眼见(巨检)为典型的卵巢巧克力囊肿(即卵巢增大,与周围组织粘连,剥离时破裂,内容物为棕褐色陈旧血),术后病理结果有97例报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巨检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78.9%。209例患者中,术前正确诊断96例,占46%,误诊79例,误诊率38%,主要误诊疾病是卵巢肿瘤,占14%,子宫肌瘤,占12%,卵巢囊肿,占8%,功血,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