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s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对植入到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的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存活、迁移、分化作用及损伤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取新生24小时的Wistar大鼠海马NSCs进行培养、鉴定,以5-溴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Uridine,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1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分别作为分化和增殖的标志。7日龄Wistar大鼠制备HIBD动物模型,7天后经侧脑室接受BDNF及NSCs移植。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IBD组)、磷酸盐缓冲液移植组(PBS组)、NSCs移植组、BDNF组、BDNF+NSCs移植组。移植4周后电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取脑组织做Brdu免疫组化及NSE/Brdu免疫荧光检查。 结果:1、新生大鼠海马成功培养出NSCs,并表达NSCs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uroepithelialstemcellprotein,Nestin),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2、绝大多数NSCs移植前标记为Brdu阳性细胞;3、移植4周后脑组织Brdu免疫组化发现侧脑室中存活着大量移植的NSCs且向脑组织内广泛迁移;4、BDNF促进NSCs向缺氧缺血脑损伤区迁移及存活及分化为神经元数量增加,联合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5、单纯移植NSCs组神经功能恢复与HIBD组、PB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具有多分化潜能的NSCs;2、NSCs经侧脑室移植至HIBD鼠脑后能存活、迁移,并可分化成神经元,但其存活率及分化成神经元的比例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BDNF能显著提高外源性NSCs的增殖和分化成神经元能力,明显增进NSCs的移植效果,改善HIBD大鼠神经功能;4、BDNF与NSCs联合移植是治疗HIBD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使用扫频三维眼前节OCT直接观察23-G无缝线硅油取出术后巩膜切口形态,比较不同眼内填充物对切口闭合的影响,分析造成术后低眼压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本文为
目的:  本研究通过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及A7r5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上建立血管钙化和细胞钙化模型,给予维生素K2(Vitamin K2,VK2)干
目的: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B1受体(GABABlR)表达的影响,及成年期记忆功能和惊厥阈的长期改变,探讨其间可能存在的相
目的制造糖尿病性膀胱病(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探讨NGF (nerve growth factor,神经生长因子)/P407(poroxamer 407,泊洛沙姆407)即型凝胶联合脂肪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性膀胱病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27、热休克蛋白(HSP)70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