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空间分布不平衡,巨大的地区差异导致同一流域的水资源共享问题潜伏着众多潜在矛盾。而且这些矛盾的解决的难点在于,谁受到的损失最大?谁从中获益较多?问题的解决需要谁来妥协?以及如何补偿和补偿多少等问题。这与PCCP(From Potential Conflict to CooperationPotential)需要解决的国际流域水资源共享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PCCP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但是它为问题的协商和解决,为合作的产生和进行提供了交流平台,是维系流域各国环境合作的重要“桥梁”。虽然PCCP的服务对象是国际水资源矛盾,其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也是值得在处理国内水资源共享问题时借鉴的。我国流域管理现在正处于瓶颈时期,污水处理设施的大力铺设和修建,并未在实质上解决多数河流的污染问题,而同一流域个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潜在的水资源共享矛盾。而流域生态的好转不能只寄希望于国家相关标准,还需要流域内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其案例研究中欧洲的莱茵河、美国的哥伦比亚流域都是典型的国际流域矛盾冲突逐渐转化为合作的优秀案例。虽然我国也是较早就具备流域合作意识的国家,然而这些组织的职责范围过于狭窄,行动能力较差,组织机构松散等等弊端,都是其成为所谓的“鸡肋”。借鉴PCCP组织和机构的工作经验也有助于提高这类组织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已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