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MAX-2网络多基站协作多用户MIMO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_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4月1日,IEEE正式批准802.16m成为下一代WiMAX标准,也即是WiMAX-2网络的诞生,并与LTE-Advanced—同成为了4G技术标准。WiMAX-2网络仍然支持MIMO技术,以多个发送、接收单元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提高了传输速率、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WiMAX-2网络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Gbps,此外WiMAX-2网络也支持高速率移动模式,其在高速移动状态下也可保持在100Mbps左右。多基站协作多用户MIMO是WiMAX-2标准中新增加的一项很重要的干扰抑制技术,通过多个基站联合处理,对小区间干扰进行预消除,并且多基站协作技术已经成为4G移动通信必须支持的技术,在802.16m标准和LTE-Advanced网络中都得以体现。本文为了对多基站协作MIMO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阐述了MIMO相关的理论基础,如分集、空分复用等,并且提出了多基站协作MIMO的分组方案,搭建了WiMAX-2仿真平台,采用系统级静态仿真方案验证所做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针对多基站协作MIMO下行链路,在发射端采用了预编码算法对其进行干扰预消除,文中对现行的经典预编码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包括DPC、ZF、MMSE、BD算法,并将预编码算法应用到多基站协作中,仿真结果表明,JT-BD算法是性能最优的线性预编码算法。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量,对用户选择方案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将JT-BD算法与用户选择方案相结合,逼近了DPC的容量域,实现了系统性能和复杂度之间的折中,提高了下行多基站协作技术的实用性。针对多基站协作MIMO上行链路,在接收端采用了线性联合检测算法来消除用户间的干扰,分别对基于ZF准则和MMSE准则的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分析,并将其与串行干扰消除技术相结合,仿真结果表明MMSE-SIC检测算法在相同情况下得到的系统BER性能最好;最后将其与用户选择方案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系统BER性能和吞吐率。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移动数据量快速增长,面向移动数据、移动多媒体的第四代移动通信—LTE-Advanced开始兴起。由于在LTE中相邻小区使用相同的频带,小区间干扰比较严
无线网络中的基站不仅建设和维护成本极高,而且对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过去,基站的位置主要是由工程师依靠经验和实地测试来选择。显然,这种经验往往与实际的最优
信道编码(纠错码)技术被用于对通信系统和存储媒质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纠错,从而达到保护信息数据的目的.Reed-Solomon(RS)码是一种MDS码(极大最小距离可分码),具有优良的纠突发
在目前通讯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个人身份识别的问题.基于个人的生理或者行为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可靠的身份识别方法,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
近年来,无线技术在通信领域蓬勃发展。随着人们对宽带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无线局域网技术已迅速地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也在飞速地扩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