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样本地区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的差异相关问题。从整体、城乡和地区三个维度对慢性病患者的药品福利差异进行研究。对地区间和城乡间两个维度的药品福利水平进行对比,以分析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水平差异所在。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维度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效应的相关变量进行分夏普利值分解,分析不同变量对药品福利差异的贡献率,以此提出针对性的药品福利提升策略,以期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而顺利推进,促进不同各地区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均衡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合理建议。方法通过前期课题组构建的药品福利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不同维度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的实际值,对其进行比较。通过STATA.14.0软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找出影响不同维度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的关键因素,并构建夏普利值分解模型进一步对回归中显著的变量进行差异分解,研究不同变量对各维度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差异的贡献率,由此加深对我国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差异的认知。结果 城乡维度和区域维度的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城乡维度看,农村慢性病患者的总体药品福利效应略高于城市慢性病患者,而城市慢性病患者在药品可及、药品价格和药品公平三方面的效应水平均高于农村慢性病患者,农村慢性病患者只有在药品健康维度的效应水平高于城市慢性病患者;从区域维度上看,东部地区的总体药品福利效应高于西部地区,从各个分维度来看,东部地区慢性病患者的药品可及效应水平和药品价格效应水平比西部地区慢性病患者高,而药品公平效应水平和药品健康效应水平则比西部地区慢性病患者略低。对于夏普利值分解的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差异的影响因素贡献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年龄(27.82%)、收入水平(22.34%)、医疗保险(17.78%)、健康体检(12.02%)、多重慢病(9.47%)、婚姻状况(7.40%)、经济来源(3.18%)。从城镇维度来看,对城镇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差异有影响的因素贡献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年龄(27.11%)、收入水平(25.59%)、健康体检(13.07%)、医疗保险(12.91%)、多重慢病(11.11%)、婚姻状况(7.19%)、经济来源(2.58%)、性别(0.23%)、文化程度(0.22%);对农村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差异有影响的因素贡献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年龄(44.05%)、医疗保险(24%)、多重慢病(14.35%)、婚姻状况(13.19%)、经济来源(3.11%)、收入水平(1.30%)。从区域维度来看,对东部地区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差异有影响的因素贡献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收入水平(26.52%)、年龄(25.84%)、医疗保险(14.52%)、健康体检(12.72%)、多重慢病(10.15%)、婚姻状况(6.69%)、经济来源(2.50%)、文化程度(0.79%)、BMI(0.26%);对西部地区慢性病患者药品福利差异有影响的因素贡献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年龄(31.02%)、医疗保险(21.27%)、收入水平(16.15%)、健康体检(11.93%)、多重慢病(9.32%)、婚姻状况(8.53%)、经济来源(1.77%)。结论针对分析得出的结果,本文认为应关注弱势群体,增强其疾病管理能力,缩小药品福利差异;完善医保补偿机制,缩小各类医保间的差异水平,促进城乡-区域间药品福利均衡发展;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提高健康管理水平,促进整体药品福利水平的提升;完善药品价格体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提高药品可及,保障药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