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赋存特征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污染物多来源于矿山、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废水以及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若使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灌溉农田就会造成土壤和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从根部开始,然后再蔓延至地上部,受其影响,会妨碍植物对氮、磷、钾的吸收,使农作物叶黄化、茎杆矮化,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不仅表现为重金属本身的毒性,而且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造成人类慢性中毒。  由上可见重金属污染已成为评价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了解太原市水系污染的环境污染指数,本文选取汾河上兰村至胜利桥河段的沉积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该区段接纳了太钢、矿机等大型企业的排污水,通过该区段沉积物和植物中重金属元素分析,可以反映汾河太原市段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1)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作为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汾河上兰村至胜利桥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Ni、Pb、Zn的全量、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对各种形态形成原因及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  (2)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作为检测手段,对汾河上兰村至胜利桥区段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富集与转移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汾河水系沉积物-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3)利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汾河上兰村至胜利桥区段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污染情况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其可能对生态带来的危害。  (4)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作为检测手段,对三种植物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初步探讨了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在开始欣赏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先齐声高喊:“祖国妈妈,祝您生日快乐!”是呀,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处处看到的都是美景,时刻都那么幸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