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非对称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配置、筹集资金等作用。股票市场的波动一直是社会与学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有关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已成为当今货币政策领域探讨的前沿问题之一,但目前关于货币政策效果在不同股市态势中呈现非对称性的研究较少。传统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提出货币政策的效果在经济繁荣期和衰退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股市中,可将牛市和熊市对应经济的繁荣时期与衰退时期。本文致力于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入手,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分析货币政策影响股市的途径,并参考中国股市常见的“三牛三熊”分段法,利用Pangan和Sossounov修正后的BB方法对我国股市进行牛市和熊市的划分,进而选取股改后的牛市和熊市为研究样本,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及EGARCH模型,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不同股市态势下货币政策对股价的差异化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将股票市场变量与货币政策变量及宏观经济变量放在一个系统内进行实证研究,以分析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继而对牛熊市下得到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本文选取的货币政策变量有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量;宏观经济变量则有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及反映通货膨胀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不同的股市态势下的股价具有不同的影响,且货币政策整体上在牛市期与股票市场关系更为紧密,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量均在牛市中对股价影响更为明显。  针对实证结果,本文从政府和股票市场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适度关注股票市场,巩固并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建设的成果,并完善我国的信贷体制改革;应完善股票市场法律体系及监管制度,提高股票市场的技术设备和人员管理水平,并提高投资者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金融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趋势化的转变,金融子行业之间相互合作日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中某一子行业出现危机时,往往会通过多种渠道扩散至其他相关金融子行业乃
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一直是电信业乃至网络产业的一个焦点领域,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网络产业,特别是电信业相继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战场.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等.在经济进入新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愈加复杂严峻,其中包括受到较高关注的收入分配问题。基尼系数作为反映收入不平等状况的常用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上公布了我国2003年至2015年的基尼系数,数值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多年高于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我国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