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废水处理系统中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maom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分子生物技术开展了对采油废水处理系统污泥中可培养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首先从污泥中分离可培养微生物并挑选表观特征不同的菌落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系统中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然后从中筛选采油废水石油降解菌,分析系统中石油降解菌群多样性,最后将降解菌进行组合配比,构建高效采油废水石油降解复合菌群,实现采油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  通过分离培养,分别从SBR池和ABR池污泥样品中分离到199株和28株形态各异的菌株。SBR池污泥中的199株菌分属于系统发育的5大类群的11个目18个科的23个属的39个种。多数菌株属于Proteobacteria门,占分离总菌数的54.5%,其次是Firmicutes门占27.5%,最后是Actinobacteria门占18%。其中50株菌在系统发育上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关系密切,占分离总菌数比例最高(25.1%),是SBR池污泥中可培养的最优势菌属。分离菌株Shannon-Wiener指数(H)为3.13,均匀度指数(E)为0.85。ABR池污泥中的28株菌分属于系统发育的3大类群的3个目4个科的5个属的8个种。除菌株F6和F17分别属于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门外,其他都属于Firmicutes门,其中15株菌在系统发育上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关系密切,占分离总菌数比例最高buchong(53.6%),是ABR池污泥中可培养的最优势菌属。分离菌株Shannon-Wiener指数(H)为1.31,均匀度指数(E)为0.63。  采油废水处理系统中具有丰富的石油降解菌群,分别从SBR池和ABR池污泥中筛选得到20株和3株石油降解菌,其除油率在21.65%~84.81%之间,其中Ochrobactrum SBRA27除油率最高,为84.81%。系统中的石油降解菌分属于细菌域的4大类群的7个目的12个科的13个属。研究发现未见报道的解硫胺素杆菌(Aneurinibacillus)和硝酸盐还原菌(Nitratireductor)对石油具有一定降解作用。  通过菌类分析和石油降解实验,挑选适当的降解菌进行组合配比和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将菌株SBRA27、SBRC28、SBRC11和SBRA38按接种量1%、0.1%、0.5%和1%构建复合菌群,能极大提高菌株的石油降解效果,在43℃,最佳摇床转速130r/min最佳培养时间72h条件下,高效石油降解复合菌群除油率达到90.7%。
其他文献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寻找可再生能源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分解废水和其他有机质产生电能的装置。由于原料来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是由染料敏化的光阳极、氧化还原电解质和对电极组成的光电化学装置。由于它低成本,相对高的功率转换效率,易于制造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的2019年度汽车金融领域投诉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度,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者投诉平台收到关于汽车金融的投诉共计16763件,涉及10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服务
期刊
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因兼有常规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充电电池能量密度高、可快速充放电、寿命长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碳基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参数是碳材料的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和孔径及其分布等。而这些参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因此探索新的活性炭制备工艺,控制活性炭孔结构,使其适合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FeCl_3
多发性骨髓瘤(MM)为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M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微RNA(miRNA)在MM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此外,MM细胞可释放包含miRNA等信息的细胞外囊泡(EV),参与细胞间信息转导和调控。文章就EV在MM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本文利用液相混合沉淀法合成的(CdxCa1-x)5(PO4)3OH固溶体以及前后两个端员组分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的水环境中进行溶解实验,主要在于研究SS-SA体系中(CdxCa1-x)5(PO4)3OH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