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分子生物技术开展了对采油废水处理系统污泥中可培养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首先从污泥中分离可培养微生物并挑选表观特征不同的菌落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系统中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然后从中筛选采油废水石油降解菌,分析系统中石油降解菌群多样性,最后将降解菌进行组合配比,构建高效采油废水石油降解复合菌群,实现采油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 通过分离培养,分别从SBR池和ABR池污泥样品中分离到199株和28株形态各异的菌株。SBR池污泥中的199株菌分属于系统发育的5大类群的11个目18个科的23个属的39个种。多数菌株属于Proteobacteria门,占分离总菌数的54.5%,其次是Firmicutes门占27.5%,最后是Actinobacteria门占18%。其中50株菌在系统发育上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关系密切,占分离总菌数比例最高(25.1%),是SBR池污泥中可培养的最优势菌属。分离菌株Shannon-Wiener指数(H)为3.13,均匀度指数(E)为0.85。ABR池污泥中的28株菌分属于系统发育的3大类群的3个目4个科的5个属的8个种。除菌株F6和F17分别属于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门外,其他都属于Firmicutes门,其中15株菌在系统发育上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关系密切,占分离总菌数比例最高buchong(53.6%),是ABR池污泥中可培养的最优势菌属。分离菌株Shannon-Wiener指数(H)为1.31,均匀度指数(E)为0.63。 采油废水处理系统中具有丰富的石油降解菌群,分别从SBR池和ABR池污泥中筛选得到20株和3株石油降解菌,其除油率在21.65%~84.81%之间,其中Ochrobactrum SBRA27除油率最高,为84.81%。系统中的石油降解菌分属于细菌域的4大类群的7个目的12个科的13个属。研究发现未见报道的解硫胺素杆菌(Aneurinibacillus)和硝酸盐还原菌(Nitratireductor)对石油具有一定降解作用。 通过菌类分析和石油降解实验,挑选适当的降解菌进行组合配比和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将菌株SBRA27、SBRC28、SBRC11和SBRA38按接种量1%、0.1%、0.5%和1%构建复合菌群,能极大提高菌株的石油降解效果,在43℃,最佳摇床转速130r/min最佳培养时间72h条件下,高效石油降解复合菌群除油率达到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