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冲突、心理应对方式对中学生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亲冲突又称为“父母婚姻冲突”,是家庭关系各个子系统中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最大的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97名初一、初二、初三、高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学生对双亲冲突的心理应对方式,及其对中学生同伴交往的关系。同时,考察冲突心理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依恋质量和中学生同伴交往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得出一下的结论:1.中学生对双亲冲突的心理应对方式主要有三种:认知应对、情绪应对和行为应对。2.中学生对双亲冲突的心理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男女生在冲突认知的情绪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二年级学生对双亲冲突情绪应对和认知应对得分要显著的高于其他年级。3.随着年级的增长,父亲和母亲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在情感温暖和过分干涉维度呈现相反的趋势。4.中学生对父亲和母亲依恋存在显著差异,对父亲依恋交流要显著的高于对母亲的依恋交流,对父亲的依恋疏远要显著的低于对母亲的依恋的疏离。5.初一年级女生的父亲依恋得分要显著的高于其他年级,随着年级的增长,女生在父亲依恋交流上的得分呈现显著的下降。6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建构双亲冲突、心理应对方式和同伴交往关系的预测模型。分别以父亲因素和母亲因素为影响因素做路径分析,探索双亲冲突对中学生同伴关系是否受到心理应对方式的影响;父亲、母亲教养方式的不同方面通过作用于冲突应对方式和冲突总分对中学生同伴关系起到直接和间接的作用;父亲、母亲依恋的不同维度对双亲冲突和中学生同伴交往关系存在调节作用,通过影响冲突总分和心理应对方式对中学生同伴关系起到直接和间接的预测作用。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存在的启示和不足。
其他文献
当前,我们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和谐社会基本空间单元的社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及“小政府、大社会”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在政府、社会、居民之间的桥梁
本文从台湾陈水扁“胜选”透视岛内青年学生统独意识 ,着重分析了台湾青年学生目前的政治走向 ,指出教育是影响台湾青年学生政治走向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 ,研究并把握台湾青
为了满足系统中多台微机间的数据通信,必须将它们按实际需要组成一定形式的网络,工程中常采用主从式多机通信模式保证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完整、正确以及避免信号在总线上的碰撞;文
针对单层非均一曲面复眼不能实现变焦距成像,子眼微透镜存在较大球差导致成像质量较差等问题,研究了可变焦距的非曲面复眼,实现一定范围清晰成像。介绍了基于复眼结构的人工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1982-2011三十年间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四种青年刊物中的2408篇经验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对象上,大学生和青少年所占比重最大,而各
阐述了储能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具体介绍了飞轮储能、超导储能、蓄电池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储能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指出了混合式储能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久而又弥新的话题。网络时代是人类跨入的由信息网络技术推进的新的历史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由于网络的开放、平等、互动、瞬时、虚拟等特性,打破了人们传统
本文主要通过国共两大党报分析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之间的论战,进而分析国共两党之间在政治上愈走愈远,最后由政争走向战争的原因。综合评价国共两党在论战中的优劣得失。在
台湾青年选民具有既集中又庞大 ,可塑性强而投票意愿低的特点 ,其统独趋向与一般民众一样 ,呈现“独”缓升、“统”慢降 ,多数倾向维持现状之动态 ;而身份认同却与一般民众有
最新研究表明很多免疫系统的分子和细胞因子参与了Alzheimer病(AD)的发病过程。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的沉积诱导许多分子的产生及脑组织的局限性炎症反应。这些反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