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辽河源头区典型农田土壤为例,讨论了该土壤中氮、磷、钾的季节变化及吸附特征。目的是为预测辽河源头区面源污染、保护辽河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实验田主要是以下五种种植类型:正常种植试验田,测土配方试验田,空白对照1试验田,顺垄试验田,空白对照2试验田。结论如下:(1)秋季土壤与春季土壤对比,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升高,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全钾的含量略有降低;土壤含水率在秋季大于春季;土壤pH在秋季要略低于春季;表层土中TOC含量秋季要略低于春季,而底层土中TOC变化规律不是很明显;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秋季要比春季大。(2)表层土壤中的全氮、水解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含量都比底层土壤中的含量要高;全钾在表层和底层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中含水率在表层和底层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也不明显;土壤pH在底层比表层更加接近中性;土壤表层的TOC含量远远大于底层;表层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要大于底层土中的阳离子交换量。(3)铵态氮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式,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线性吸附模式;温度降低、pH值增大会促进铵态氮的吸附。(4)磷的吸附动力学的吸附过程比较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式,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低温条件抑制磷的吸附;pH值增大促进小浓度磷的吸附,而抑制高浓度的磷的吸附。(5)硝态氮基本不被土壤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