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地区地热异常特征及对隧道建设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mywind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高黎贡山地区地热异常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地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温泉分布特征及其受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将该区初步划分为4个地热异常带,即象达街-三家村地热异常带、凹子地-绍家寨地热异常带、邦纳掌-黄草坝地热异常带以及囊等街-热水塘地热异常带。发现4个异常带呈近东西向带状相间展布,说明区内地热异常的分布与活动断裂构造关系密切。通过水化学特征分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区温泉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水中特征组分SiO2与F组分明显高于地表水。温泉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在2000-2400米之间。利用地球化学温标计算得出该区温泉热储温度介于43.7-186.6℃之间。另外,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热形成条件分析认为,区内地热热源有活动性断裂沟通的深部热源、岩浆余热源及放射性元素衰变热源,其中以活动性断裂沟通的深部热源为主;热储类型主要为断裂带型即温泉主要储存于断裂破碎带中。区内温泉类型主要为断裂深循型。在此基础上对区内代表性温泉邦纳掌温泉形成原因及模式做了初步探讨。最后通过对区域地温场特征的综合分析及隧道地区地温分段预测,较为详细的讨论了研究区地热对隧道建设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内存在两个可供参考的跨越高黎贡山的低温通道,其一为龙川江与怒江间的席草塘-勐柳-琥珀-大坡头一线,存在一个近东西向的无地热异常带;其二为龙陵县城南-808水库-腊勐区一线存在一个NE方向的无明显地热异常带。该研究为线路各方案比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对今后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安全、保证施工进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传统的警报系统的音响覆盖存在一定的盲区,报警手段与样式较为单一,很难分辨警报的种类,仅能提供单一的音响报警信号,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基于电子屏的
针对检波器的计量检定需求,设计了检波器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LabVIEW2011开发平台,利用GPIB总线连接各标准仪器,组成自动测试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及测试报告出具等功能,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独占鳌头,发展在各种技术的最前沿,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了焦点。在此基础
期刊
通过网络编程接口Socket编制程序远程控制串联机器人和双目摄像机协调工作系统,在VC++6.0语言环境下实现串联机器人研磨系统网络的应用。基于C/S模式的机器人系统中采用TCP/IP协议
本文针对RCS-9700后台监控系统存在的运行速度慢,后台机自动重启等问题,对硬件和系统进行了优化。数据通讯顺畅,实时反映断路器及各地刀、电流电压等实时采样值,以及进行实时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