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状况堪忧,农村老年贫困问题成为贫困治理中的贫困死角与脱贫短板。随着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到2020年让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提升农村老年贫困治理成效迫在眉睫。然而,当前我国农村老年贫困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农村老年贫困治理呈现社会保障水平低下,老年福利供给不足,以及贫困治理监管不到位等现状;“单中心”贫困治理模式与“层级式”贫困治理结构并驾齐驱;农村贫困治理尚不精准,农村老年贫困治理方式单一,以及老年特殊群体的精准扶贫盲视交织并存,农村老年贫困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掣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强有力的扶贫开发政策和措施,但至今仍未能有效解决我国扶贫攻坚中农村老年贫困治理困局。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加剧,扶贫开发进入深水区,农村老年贫困问题逐渐显化,从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的制度、政策、机制到模式都存在不足与缺陷。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老年贫困精准治理体系,系统地完善农村老年贫困治理机制与制度,切实提高农村老年贫困治理成效,已成为学术界和相关部门的共识。研究表明,农村老年贫困治理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必须强化贫困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中不断丰富了贫困内涵,也深化了对贫困治理的认识。在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解读、评介中,汲取了助推我国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的理论资源与有益经验,以形成更科学地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老年贫困治理问题的历史演进和治理政策绩效,从而更科学地剖析当前农村老年贫困治理问题的形成机理。分别从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的制度供给、政策供给、治理机制与治理模式中,深入解析了致使农村老年贫困治理陷入困境的一般机理。在对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老年贫困治理的经验与教训分析的基础上,从精准扶贫的马克思主义新视界出发,提出脱贫攻坚形势下我国农村老年贫困精准治理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