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调查浙江省高校硕士研究生620人,以社会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对浙江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研究生体育行为的原因,探讨加强研究生体育锻炼的干预策略,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学校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浙江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态度总体是积极肯定的,其中体育认知比较好,体育情感次之,体育行为意向较差。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体育态度差异具高度显著性,男研究生的体育态度明显好于女研究生。(2)体育行为比较缺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仅占被调查总数的25.9%,远远没有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2001-2005年)的任务。研究生平均体育锻炼程度为114min/周,超过300 min的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0%,这与国家教育部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相差甚远。(3)在运动频度和时间上,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差异均具显著性,男生情况明显好于女生。(4)研究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相关具高度显著性,且呈正相关。(5)影响硕士研究生体育行为的前五位因素依次是:“惰性”、“学业负担重,身心已很疲劳”、“科研任务重,缺少时间”、“缺少体育氛围”和“场馆设施不足,运动器材缺乏”。(6)体育课程的开设对研究生体育行为(特别是对女研究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未开设体育课的学校中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运动频度方面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正在开体育课和曾开体育课的学校中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运动频度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7)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多样化,以长走、跑步居多,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登山是男女生共同的锻炼项目。在项目的选择上,也充分反映出了性别特征、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8)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增强体质”仍然是首位动因。(9)部分硕士研究生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压力状况不容乐观。有60%的硕士研究生正处于压力状态之中,仅有15.2%的硕士研究生处于肯定的健康情况,压力使之痛苦甚至非常严重的研究生占到16.9%。(10)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状况与压力得分皆呈正向影响。研究生体育人口的自我健康感觉评价优于偶尔体育参与者,偶尔体育参与者优于不参加者。(11)研究生对体育课的需求很高,但很少学校能够满足。建议:(1)充分利用宣传工具,促进研究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2)高校应重视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开展,配合教育部在硕士研究生群体中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3)引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和身心压力管理方法。(4)努力提高现有场馆使用率,加强研究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5)现阶段需要开设研究生体育课,开发适合研究生身心特点的体育课程。(6)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7)建立与健全研究生体育社团组织,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8)建立研究生体育俱乐部,真正带动研究生全员健身,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9)贯彻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定期进行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检查,加强对研究生的体质监测与精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