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微孢子虫的原位杂交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蚕业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JFASDJFASDJF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简称N.b.)是细胞内专性原虫类寄生物,通过寄生家蚕蚕体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病害。由于其具有胚种传染的特性,对蚕桑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是蚕丝业的唯一检疫对象。本文尝试研究并初步确立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原位杂交检测技术。 一、家蚕及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的抽提 分别用家蚕卵、家蚕五龄幼虫的后部丝腺及蛹体进行了家蚕基因组DNA的提取,并进行了比较。三种材料均可提取到质量较高的足量家蚕基因组DNA。其中家蚕五龄幼虫后部丝腺提取的家蚕基因组DNA量多质优,而蛹体及卵提取的DNA尽管并不影响一般的分子生物学上的使用,但其基因组DNA溶液中的淡绛紫色不易去除。 分别用碱发芽法及液氮法抽提了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其中碱发芽法抽提的DNA质量及数量上好于液氮法抽提的DNA。 二、家蚕卵及家蚕微孢子虫中核酸释放技术的探索 将家蚕的卵及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分别依次经过1×PBS(pH 7.8)、0.2mol/L Na2CO3溶液、DNA抽提缓冲液、RNaseA及蛋白酶K等处理,进行0.7%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方法处理,其核酸可以分别从家蚕卵及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中释放出来。 三、家蚕单粒卵及蚁蚕原位杂交方法的探索 将分别催青1d、3d、5d、7d的家蚕卵及刚孵化的蚁蚕经过研磨直接点样于杂交膜,然后将点样的杂交膜依次经过蛋白酶K、NaOH、缓冲液Ⅰ、缓冲液Ⅱ、氯仿:异戊醇(24:1)溶液及NaCl溶液等处理,与34 nt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1d、3d、5d、7d的家蚕卵、蚁蚕及阳性对照均有杂交信号,而阴性对照无杂交信号。结果表明,家蚕单粒卵及蚁蚕原位杂交方法是可行的。 四、家蚕微孢子虫的特异性检测探针的建立 设计合成了一个26 nt寡核苷酸,用末端标记法标记为探针Ⅰ;同时用PCR方法从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上扩增了一个长1.2kb DNA片段,用随机引物法标记为探针Ⅱ。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组探针对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有很强的杂交信号,而对家蚕 中 文 摘 要 及E.Colt基因组DNA无杂交信号,其特异性良好,均可以作为检测家蚕微抱子虫的特 异性探针。研究比较了两种探针的核酸杂交灵敏度,探针1可以检测到 11.5 ng的家蚕微 抱子虫 DNA量,探针*则可以检测到 1.4 ng的家蚕微抱子虫 DNA量。比较研究了两者 使用的适宜量,探针1使用的终浓度以 4 pmol/L较好,而探针*使用的终浓度为 50 ng/ml 时则比较理想。 五、家蚕卵及感染微抱子虫家蚕幼虫的原位杂交检测 用探针*对混合在单粒家蚕卵中微抱子虫抱子作原位杂交检测,可以最低检测到约 296粒抱子;对感染家蚕微抱子虫 4d、6d及 10d的幼虫进行原位杂交检测,也均有阳 性杂交信号出现。后者同时也分别用PCR、斑点杂交等检测手段进行了辅助验证,证 明上述家蚕微粒子虫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是可信的。 本文尝试建立的家蚕微抱子虫原位杂交检测技术,为今后能从单个体水平多样本同 时检测诊断家蚕微抱子虫病技术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由于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具有刚度大、变形小等优点,在基坑支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锦州港煤炭码头一期工程为实例,针对工程概况进行了简要分析,从监测方案设计、基坑侧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兴的雇佣形式,在工作中受到损害时的责任不同于一般的就业工作.在劳务派遣中存在着两个责任主体:派遣单位和实际用人单位,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
HXN3型内燃机车具有牵引性能优越、功率大、黏着利用率高等诸多特点,在铁路重载货物运输中扮演重要角色,牵引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功率低故障,不但会对运输效率造成严重影响,而
农产品是我国第一产业的产物,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农产品的良好供应对整个社会都有着很重大的影响.为了使农产品更好的从产地到销售地,需要建立起一条农产品供应
本文通过对采油管理区现场作业风险管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分析,指出了安全管理漏洞所在,在阐述安全风险管控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采油管理区提升现场作业风险管控能
目前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以大型基建央企居多.在当前“降减”压力下,该类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必须不触碰融资指标,不推高资产负债率,因此,“出表”成为参与项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施工技术得到了有效优化,国省道干线二级网化逐渐完善起来.为了提高国省道干线公路质量水平,施工人员应加大对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为公路运行的稳定性与
淀粉作为奶畜的主要能量来源,其瘤胃利用效率与小肠相比低42%。受多种因素限制,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不足70%,既造成能量浪费,又影响动物健康,而胰腺ɑ-淀粉酶分泌不足被认为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