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艾滋病59例临床资料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艾滋病的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儿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儿童艾滋病的高度重视。方法:对2005.11-2013.1我院收治的初诊和确诊艾滋病患儿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59例患儿全部为初诊试验阳性(包括入院时院外确诊艾滋病者2例),其中11例做了确诊试验为阳性(11例初筛试验阳性者在确诊试验中也为阳性,无1例阴性),余下48例因各种原因未做确诊试验。59例患儿入院时均有临床相关疾病症状或体征。59例患儿中,男性29例,女性30例,男:女约为1:1;其中,来自城镇有18例(占30.51%),来自农村有41例(占69.50%);年龄5小时-9岁6月,平均年龄(1.82±2.61)岁,其中≤28天14例,≤1岁21例,≤3岁14例,>3岁10例。59例患儿中,除36例父母未进行艾滋病筛查或提供相关可靠病史外,可确认为母婴传播22例(22/23,95.65%),血液传播1例。59例患儿中有明确可以计算相关疾病症状出现至艾滋病抗体检查阳性的时间平均为(21.73±37.778)天。59例患儿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特征者25例(占42.37%),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要特征者13例(占22.03%),血液系统疾病为主要特征者10例(占16.95%),其他疾病11例(占18.65%)。59例患儿中有34例在筛查出HIV抗体阳性后要求自动出院,住院时间少于3天,不纳入住院时间统计;剩余25例患儿住院期间对入院时相关疾病进行了对症治疗,均未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其平均住院时间(8.67±7.013)天,出院时主要相关疾病症状体征消失者3例(占12%),好转8例(占32%),无变化或加重者14例(占56%)。59例患儿中电话随访失败47例(主要因为电话不通或号码错误,其中,5名患儿家属拒绝回答相关问题),有7例(58.33%)死亡,5例(41.67%)患儿仍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消化系统症状,营养欠佳,一般情况差。结论:1.自2005.11-2013.1我院8年间收治的59例患儿中除2例入院时已告知患有艾滋病以外,其余57例(96.61%)入院时均未诊断艾滋病,其中,新生儿、婴幼儿有49例(83.05%)占绝大多数;因此,儿童艾滋病并不少见,尤其是婴幼儿,且漏诊、误诊率极高,儿科医生应引起相当的重视。2.针对儿童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极高(95.65%)的特点,临床上应注意询问父母,尤其母亲是否有长期吸毒史、性乱史,是否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工作生活等,这对儿童艾滋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3.艾滋病儿童通常无临床特异表现,本组59例患儿以各种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各种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各种血液系统相关疾病临床症状体征为主要表现特征,分别占42.37%、22.03%、16.95%。因此,59例患儿主要来自新生儿科14例(23.73%)、血液肿瘤科13例(22.03%)、感染消化科12例(20.34%),上述科室应更需高度警惕儿童艾滋病,以早期发现和诊断。4.经电话有效随访到仅12例患儿,已有7例死亡,短期病死率高达58.33%,余下5例一般情况亦较差,住院时的主要表现疾病仍经久不愈;儿童艾滋病诊断后很难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护的抗艾滋病治疗,因此预后较成人更差。总之,儿童艾滋病几乎均为母婴传播,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漏诊、误诊率极高,预后较成人更差,儿科医生应对儿童艾滋病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跨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如何成为复合型人才,除了知识结构上的复合,还必须做到思维方式上的复合、素质的复合及能力的复合.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两
文章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和必要性出发,以湖南农业大学的培养体系为例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从而构建出以培养科研能力为目标点,以经管类专业为主线,包含四大板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