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肝郁型围绝经期妇女非器质性失眠与其它常见睡眠障碍的肝郁积分、肝郁分级及兼夹证素规律,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中医部分发病机制,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山分院的肝郁型围绝经期常见睡眠障碍妇女241例,其中非器质性失眠组139例,其它常见睡眠障碍组(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腿动、.夜惊、梦魇)10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中FSH、LH、E2浓度测定,记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根据朱文锋的证素辨证学原理计算出以上病例的肝郁积分并予分级,同时记录各兼夹证素,最后将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肝郁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妇女均以肝郁3级居多;非器质性失眠组肝郁积分大于其它常见睡眠障碍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5,P=0.005);PSQI在各组睡眠障碍中的不同肝郁分级间均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5.420,P<0.01;Z=-2.269,P=0.023)。2.非器质性失眠组兼夹病位证素前6位依次为:肾、心、心神、胆、脾、胞宫;兼夹病性证素前6位依次为:阴虚、血虚、气虚、阳虚、阳亢、热。3.其它常见睡眠障碍组兼夹病位证素前6位依次为:肾、心、胆、心神、筋骨、表;兼夹病性证素前6位依次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湿、痰。4.非器质性失眠组兼夹证素心、胆、筋骨、热、痰、湿、气虚出现频率均要低于其它常见睡眠障碍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6.285,P=0.012;χ2=34.187,P<0.01;χ2=26.007,P<0.01;χ2=5.170,P=0.023;χ2=15.704,P<0.01;χ2=9.925,P=0.002;χ2=12.055,P =0.001)。5.其它常见睡眠障碍组兼夹证素心、胆、热、痰、湿、气虚积分大于非器质性失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726,P P=0.007;Z=-7.152,P<0.01;Z=-2.184,P=0.029;Z=-4.586,P<0.01;Z=-4.139,P<0.01;t=-2.861,P=0.005);非器质性失眠组兼夹证素阳亢、血虚积分大于其它常见睡眠障碍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3.872,P<0.01;t=2.306,P=0.022)。结论:1.肝郁型围绝经期妇女非器质性失眠肝郁程度大于其它常见睡眠障碍;肝郁程度越重,睡眠质量越差。2.肝郁型围绝经期妇女非器质性失眠与其它常见睡眠障碍可能大多会共同兼夹不同病位、病性证素,其中兼夹病位证素以肾、心最为常见,兼夹病性证素以虚性为主;肝郁型围绝经期妇女其它常见睡眠障碍中医病机较非器质性失眠可能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