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海水液压内啮合齿轮泵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o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主要摩擦副为面接触、间隙密封,有利于解决海水黏度低、润滑性差等而引起的摩擦磨损和内泄漏等技术难题,柱塞式结构在海水泵中应用较多;但柱塞泵抗污染能力差、流量脉动较大、结构复杂、噪声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体积重量、噪声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以及污染严重的环境,也不利于向微小型方向发展。内啮合齿轮泵结构紧凑、体积小、流量脉动小、噪声水平低,有利于向微小型海水泵方向发展,能够满足某些领域的应用需求,但需有效应对结构强度、摩擦磨损、内泄漏和加工制造等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微小型海水液压内啮合齿轮泵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选材、压力流量和内泄漏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为该类海水泵的研发和应用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在确定微小型海水液压内啮合齿轮泵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采用内啮合角度变位齿轮副的泵排量和瞬时流量,并以流量脉动系数和单位面积排量为目标,建立了泵的流体运输特性数学模型,据此研究了模数、变位系数和压力角等主要设计参数对流体运输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微小型海水液压内啮合齿轮泵内泄漏的途径和影响因素,根据齿轮泵的径向和轴向间隙自动补偿原理,研究了月牙块和浮动侧板周期性变化的受力特性;建立了月牙块高压间隙和浮动侧板背压腔的结构参数优化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月牙块和浮动侧板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月牙块高压间隙和浮动侧板背压腔的结构参数。分析计算了泵各关键摩擦副的pv值,依据海水润滑摩擦副的选材原则和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内外齿轮、滑动轴承、内齿环支撑、月牙块和浮动侧板等关键摩擦副零件的材料,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校核了各关键摩擦副零件的强度,验证了齿轮副的径向和轴向间隙自动补偿功能。基于PumpLinx软件建立了泵内流场的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了泵内的压力场和速度场以及泵的流量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泵的流量脉动系数变大、内泄漏量增大、容积效率下降;随着转速的升高,泵的吸入能力增强、流量脉动系数减小、内泄漏量降低,容积效率升高。研究了浮动侧板的厚度、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及其材料等对泵容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容积效率随浮动侧板厚度的增大而升高,随浮动侧板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的增大而降低,浮动侧板材料对泵的容积效率影响较大。通过对浮动侧板结构参数和用材进行优选,泵容积效率可提高10.8%,达到79.7%。
其他文献
随着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与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和使用可再生、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成为全球共识。由于聚合条件温和、单体结构丰富且部分可再生、通过选择合适单体可获得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的高分子材料,近年来,环氧化合物与酸酐的共聚反应(ROCOP)成为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在包装和农用覆盖材料等领域有望替代传统非降解高分子材料,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难题;低相对分子质
共价三嗪框架(CTFs)作为一种新型多孔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气体吸附分离和光催化等领域。为提高CTFs的应用价值,常采用一些方法提高其对应的性能,形貌调控就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关于CTFs形貌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纳米片和开放的三维中空结构,而关于中空球形貌的研究却未涉及,主要是由于目前制备聚合物中空球的方法一般为硬模板法,一旦移除模板,结构很易塌陷,而且传统的CTFs制备方法合
本研究通过微合金化及控轧控冷技术,以相变强化作为主要强化机制,以回火马氏体和低温贝氏体为理想目标组织,研发出一种强度级别达到960MPa级的非调质碳微合金钢。同时,该高强钢具有一定的塑韧性,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满足当今各领域对此级别高强钢的需求。采用S960&1#成分体系,已制备出以马氏体为主要组织,屈服强度达到900MPa级并具有良好塑韧性的高强度中厚板,采用S960&2#、S960&3#、S9
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使人类面临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两大危机。因此,以TiO2为代表的光催化剂降解污染物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然而,TiO2较宽的禁带宽度(3.0-3.2eV)和较高的电子-空穴复合率降低了光催化的效率。在众多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的改性方法中,窄禁带半导体复合和贵金属沉积表现出了较强的优势,其制备方法多集中于在电解液中添加相关离子或阳极氧化后进行电沉积、浸渍或光还原,对于阳极氧化过程中进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光学元部件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核能发电等重要的工业领域和医学检测、摄像投影等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小口径凹面结构光学零件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日益的提升。常用成形工艺不可避免的会在工件表面留下加工痕迹和加工缺陷,精度较差,且小口径凹面结构狭小的加工空间、薄壁硬脆的材料特性和高表面质量要求,给后续抛光加工带来技术困难。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小抛光头磁流变抛光装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趋重视,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许多国家都出台了节能减排政策来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全球能量消费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制造业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针对离散串行制造系统的节能问题,对面向离散串行制造系统节能生产的数字孪生体系构建和实时节能控制方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提出了面向离散串行制造系统节能的数字孪生体系,在数字空间中通过数据视图
聚酰胺是一类具备优异特性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医疗、军工等领域,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是,大部分的聚酰胺单体还是依赖于石油资源,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符。为了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和抑制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利用可再生平台化合物为主要原料,设计制备生物基聚酰胺,已经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本文以公认的平台分子化合物乙酰丙酸和可再生呋喃甲胺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了新型生物
增材制造(3D打印)由于其高效性、快速性、适合于加工复杂零件等显著优势使其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快速成形技术研究的重点。近几年3D打印技术的研发热点逐步向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转移,现场逐渐出现金属材料的打印设备。对于金属增材制造来说,粉末材料占有着统治性的地位;与此同时,粉末也是制约着整个金属3D打印发展的瓶颈。钛及其合金的用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航空航天的水平。TC4合金工作温度可达400℃,在航空航天
柔性并联机构兼具了柔性机构和并联机构两方面的特点,具有重量轻、操作速度快、负荷自重比高、能量利用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前景光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现已成为机构研究、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本文以东北大学实验室中的三并联多功能数控机床为对象,对其进行包括机床的动力学建模、动力分析、动态仿真、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等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并建立柔性三并联万向节动力
数控机床的动力学特性与其加工性能直接相关的,提高机床加工性能的首要方法是改善其与自身结构相关的动力学特性。对于不同加工对象和需求,相同机床反馈的动力学特性往往不同。因此针对特定加工工况下的机床,根据其加工响应和动态特性进行结构优化是提高加工性能最有效的方法。现有的模态分析方法对加工过程中的机床动态分析存在较大的误差,无法准确的辨识需要关注的模态参数;同时在工业大数据背景下,现有的研究对数据量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