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四足机器人机械腿主要有串联机构、并联机构和串并混联机构。采用串联机构的机械腿较多,具有运动灵活、运动空间大的优点,但也存在承载能力小、刚度较差等缺点。采用并联机构的机械腿具有承载能力大的优点,但运动灵活性较串联机构的机械腿差。采用串并混联机构的机械腿结合了串联和并联机构的优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承载能力强、能实现快速行走的四足机器人机械腿还较少。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可实现快速行走、承载能力大的串并混联机构的机械腿,完成了整机设计与研究,最终研制出四足机器人样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根据四足动物的种类,总结出四足机器人的整体布局及构型,进行对比分析与选型,确定了机械腿的自由度数及机构形式。提出了采用行程放大机构作为机械腿的行走机构,设计了行走机构及驱动输入布局。构型出多种机械腿驱动支链,综合出多种基于行程放大机构的机械腿构型,以构型制造的复杂度作为优选准则,确定了机械腿机构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并联行程放大机构的位置反解方程,推导了并联行程放大机构的速度雅克比矩阵,分析了机械腿的工作空间。定义了并联行程放大机构的运动学、静力学性能指标,揭示出机构尺寸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合定义的机构性能指标,采用多目标优化法确定了总体性能均较好的并联行程放大机构尺寸参数,并优化了侧摆机构主要尺寸参数。完成初步的腿部样机模型设计,为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四足机器人的位置反解方程,推导出了四足机器人的速度和加速度逆解;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四足机器人腿部的动力学方程;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四足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动力学分析,揭示出迈步步长对机械腿驱动力影响规律,为四足机器人系统动力参数预估奠定基础。规划了满足机械腿行走要求的多种足端轨迹,对比分析了多种足端轨迹的运动学特性,在综合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基础上,优选出2种性能较好的足端运动轨迹。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耗指标,分别研究了样条函数和修正摆线函数足端轨迹在不同步态参数下四足机器人的能耗情况,揭示出不同步态参数对四足机器人能耗的影响规律,为机器人节能行走提供参考。为实现稳定地、连续地行走,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器人重心轨迹调整方案,规划了机器人的行走步态,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采用全微分理论建立了机械腿的误差模型,推导出各误差源相对于末端位置误差的映射关系;建立位置误差灵敏度模型与评价指标,揭示出统计意义下各几何误差源对末端位置精度的影响程度;依据3?原则与灵敏度评价指标,确定了各误差源的零件制造公差。采用三坐标测量仪对实际构件制造误差值进行测量,依据误差模型对末端位置精度在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进行预估,验证误差模型的正确性及精度预估的正确性。预估了液压系统动力参数,设计了液压缸结构尺寸参数,为液压系统的实施奠定基础;完成了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与样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