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对人居环境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我国各地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战略的深入,新农村规划也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建设。公共空间作为村民进行休憩游戏、娱乐健身、信息交流、自我表现、学习以及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设计并建设好新农村公共空间的意义重大。奉化市地处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区南面,近年来,奉化市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以统筹城乡为发展主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步较早,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良好。滕头村因其在公共空间的成功实践,特别是生态旅游带来的公共空间的拓展和深入,使得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绩驰名国内外,被称为“城市化的现代乡村以及梦想中宜居的家园”。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滕头村新农村社区在进行公共空间建设的调查分析,得出其发展建设和优势的成功经验。对当前一些像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胡屯镇曹家庄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公共空间的营造出现缺陷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建议,可以在以后的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中避免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同时,借鉴滕头村在公共空间建设方面的经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当地实际特点,做到自然优先、传承与创新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本文首先对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类型及特点进行回顾阐述,然后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搜集、整理、对比。然后从国内外公共空间的渊源和现状进行研究,认为新农村居住空间的营造除了需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外,公共空间的建设也不能忽视。对新农村公共空间设计时要符合景观设计学中的规律、景观生态学要求,以及按照外部空间设计理论和交往与空间理论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对奉化地区公共空间建设的调查分析,并结合滕头村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调查了当下一些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建设情况,以肥城曹家庄社区为例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在进行新农村公共空间建设时首先要重视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实践拓宽了新农村公共空间的类型和范围,对新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其次不能忽略本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最后根据实际需求创新和扩展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和传承原有的本地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改造实现其人们对其重新认识与学习的要求,满足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总之,在进行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建设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进行创新性的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为先,在逐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创造良好外部活动空间的形象和品质,最终达到在保持本地固有特色的前提下,实现自然景观、人工环境、历史人文和居民需求的和谐统一。为构建可持续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建议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