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下、中二叠统界线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ie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二叠系是煤及煤成气重要的富集层位。国际二叠系三分后,随着能源开采的需要,亟需进一步厘清研究区二叠系内部统的界线。本文以综合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沉积学、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等方法对山东地区二叠系典型区域鲁西南(菏泽)、鲁中(淄博)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地层对比格架;经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山东二叠系下、中统界线的初步方案。  本文首先针对研究区属于覆盖区与露头区进行地层对比研究较为复杂的局面,将研究区前人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野外地质工作,对二叠纪岩石地层进行清理,建立了研究区岩石地层对比格架。  其次对研究区鲁西南(菏泽)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孢粉化石进行了采样,共分析样品50块,其中36块发现较多孢粉化石,经鉴定共发现42属146种。根据孢粉化石在地层中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I.太原组上部孢粉组合:Laevigatosporites–Granulatisporites;II.山西组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 Leiotriletes adnatus- 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组合I中蕨类孢子含量平均为75.0%,裸子植物平均为3.79%,单缝孢21.23%;组合II中,仍以蕨类孢子为主,但单缝孢含量较太原组减少,其中蕨类孢子含量为75.65-77.48%,裸子植物为4.68-8.76%,单缝孢为13.76-19.67%。通过孢粉组合中主要属种的百分含量绘制了孢粉百分含量变化图谱,建立了生物地层格架;并将本区孢粉组合的主要特征与华北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明确了本区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组合Ⅰ为早二叠世晚期,组合Ⅱ为中二叠世早期。  再者,根据孢粉特征恢复了相应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分析表明太原组与山西组孢粉组合均属于中期华夏植物群面貌,不同的是山西组孢粉组合中代表真蕨、种子蕨类的单缝孢数量较上一组合逐渐减少,而代表科达纲的裸子植物较上一组合较为繁盛,表明气候较太原组趋于干旱。这种气候的变化进一步佐证了研究区早、中二叠世界线。  最后对鲁中(淄博)层序界面进行了分析,发现鲁中(淄博)山西组泥岩之底、太原组上部L层灰岩之顶界(下、中二叠统分界处)位于层序3海侵体系域突发性海侵向海退转化时,即沉积微相由潮坪相转化为泥炭沼泽相时。
其他文献
鲁西地块做为山东省重要的含煤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有两套优质的烃源岩(石炭系太原组页岩,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本文重点研究鲁西石炭-二叠系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并预测其有利富集
黑46区块为大情字井油田低孔低渗的裂缝性构造岩性油藏,自2000年投入开发至今已经有10多年的开采历程,已经从局部高含水转向全面高含水,目前的综合含水率超过80%,采出程度仅为10.7
本文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的指导下,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现状及方法,汲取研究区现有资料及研究成果,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剖面考察、岩心观察描述、测录井资料解
广元市煤矿开采已有百余年历史,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并对农产品及其他环境安全带来隐患。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煤矿区尤其是矸石堆积区对生态环境所造成影响的研究现状,针对性的对广元地区具代表性的几处煤矿进行环境监测,对煤矸石及矿区周边环境系统中的土壤、水进行重点监测与分析,系统分析了矸石成分特征及其堆积对矿区周边水土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对矿区复垦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文章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
学位
河北蔚县剪纸被誉为东方民族艺术的奇葩,它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承载着丰厚鲜活的民族精神、思想情趣、信仰习俗,记录、印证和传递着蔚县地域文化基因,浓缩着蔚县人民的智慧、
石笋中提取的古气候代用指标可用来重建气候,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季风气候研究,并已取得重大进展。过去有关石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百年—千年时间尺度上,具有季节分辨率的石笋记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