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硅化钼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等领域。基于金属硅化物MoSi2具有强度高、硬度高、高温耐腐蚀性好、热膨胀系数与铜相匹配等一系列优点,且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对铜的导电性影响不大,故可作为导电用铜的强化相。目前,对MoSi2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对MoSi2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首先,采用高能湿法球磨对MoSi2粉体进行了分散细化,并采用化学包裹法和机械球磨法分别制备了两种MoSi2/Cu复合粉体,随后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MoSi2/Cu块体复合材料。其次,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仪器研究了MoSi2粉体在湿法球磨过程中粉体颗粒度、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湿法球磨MoSi2粉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其细化机理;第三,对化学包裹法制备复合粉体的工艺及性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包覆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第四,对机械球磨法制备MoSi2/Cu复合粉体的组织形貌特征及其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最后,对MoSi2/Cu热压烧结试样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和试样致密度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湿法球磨100h后MoSi2粉末未发生物相转变,球磨100h后只有粒径的变化,其颗粒尺寸由13.634μm减小到0.14μm,粒度分布曲线呈现亚微米区和纳米区共存的双峰特征;平均晶粒由78.41nm减小到14.2nm,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呈现ε=17.0844D-0.4468的逆变关系。这里颗粒的细化主要取决于球磨初期研磨介质进入微裂纹起到楔裂作用,加速粉体碎化;球磨后期研磨介质包裹在颗粒表面,防止团聚长大等两方面的作用。采用化学包裹法可以制备出Cu包裹MoSi2的复合粉体。分析发现,MoSi2颗粒表面被细小的微晶铜粉末包裹,MoSi2颗粒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MoSi2颗粒大小和形状对复合粉体的包裹有较大影响;酸性溶液可有效防止复合粉体的团聚,包裹效果较好。包覆结构取决于铜在MoSi2颗粒表面的沉积以及对复合粉体团聚的控制。试验发现,复合粉体在球磨过程中表现出先形成机械包裹体再破碎细化的演变过程。球磨60h复合粉体细化及包裹性能达到最佳,Cu的晶粒尺寸由最初的54.3nm减小到14.4nm,MoSi2的晶粒尺寸由最初的69.4nm减小到24.1nm,继续球磨变化不大;复合粉体中MoSi2表现出衍射峰强度和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变大,而显微应变先增大后快速减小的反常现象。对比发现,热压烧结试样的各项性能均优于常压气氛保护烧结;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可以制备出性能较好的MoSi2弥散强化铜材料;加入相同含量的MoSi2时,机械球磨热压烧结试样的各项性能均好于化学包裹热压试样;随着MoSi2含量的增加,各试样的致密度和导电率呈下降趋势,而包裹热压材料表现出硬度持续上升,同时抗拉强度逐渐下降的反常现象,试验制备得到2%MoSi2弥散强化铜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指标为:相对密度97.44%,电导率68.42%IACS,硬度HV142,强度356.21MPa。
其他文献
云南因其少数民族众多,音乐种类也十分丰富.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是其民族在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社会发展形态等条下形成的,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是少数
具有高表面积的金属纳米颗粒,无论在气相还是液相中都可以用作活性很高的异相催化剂。纳米晶态的金是一种很强的氧化还原催化剂,它可以在催化活化一氧化碳和氧气,使其在107K的低
稀土掺杂透明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其在激光器、上转换、光纤放大器、及半导体白光照明(W-LEDs)等领域存在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备受关注。微晶玻璃将纳米晶良好的光
751文创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园区的产业链结构、主业竞争能力在不断提升,已初步树立起国内工业资源再利用的品牌.但是,751文创产业也存在发展速度、发展定位、发展内涵与自身需
制备高功率密度、大容量电容器的关键是寻求一种同时具有能量存储密度、高储能效率(即低能量损耗)及快速存放电行为的材料。Pb基反铁电材料就是这样的相变材料,其在温度、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共混的方法对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亲水性改性,以及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的制膜方法制备具有一定亲水性的的PVDF微孔膜。   首先,考虑了溶剂品种对
期刊
棕榈油废水是高有机负荷、高色度的工业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论文以超滤-反渗透工艺对经二级生物处理后的棕榈油生产废水继续进行深度处理。
采用二氧化钛作光催化材料,来解决光催化分解技术的瓶颈,已然成为一种热潮。针对二氧化钛只能在紫外短波区反应的特点,利用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的方法,来减小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进而延伸其光吸收范围。同时,针对二氧化钛的光生载流子电子-空穴对复合速率较快,从而使得催化效率降低这一问题,利用具有高电导率,高比表面积的石墨烯作为TiO_2的附着物来提高光催化效率。本课题成功制备了S掺杂,N、S共掺杂以及石墨烯-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乡村文化遭遇无节制的开发与破坏,乡村文化衰落现象凸显,其开发与保护问题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在当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