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化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着急剧的转变,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碎片化”困境。这种“碎片化”的供给难题造成了农民对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降低,也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发展以及转型的新障碍。如何整合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现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已经广泛的运用在西方国家的公共治理之中,并被誉为解决公共治理过程中出现“碎片化”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治理形式。 本文以河南省5县市为研究载体,深入到所辖的15个农村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掌握5县市15个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河南省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中普遍存在着“碎片化”现象。并根据调研结论采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工具与这种“碎片化”现象进行适配,发现河南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呈现出组织功能的“碎片化”、治理层级的“碎片化”和公私合作的“碎片化”。通过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整合农村治理功能、治理层级、公私合作治理三个方面构建出“需求导向、统筹职责、手段协同”的构建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为治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出现的“碎片化”难题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新型农村的建设,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