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产学研合作在整合产、学、研主体间资源及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的多项专门性政策将产学研合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过程中,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突出的特征?产学研合作绩效又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产学研政策与绩效间是否存在某种密切联系?上述问题不仅是当前产学研相关研究的热点,更重要的是,全面系统地研究产学研政策,对不断完善我国的产学研政策体系和促进产学研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对产学研政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回顾,通过文本分析法,以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单元进行编码,从政策力度、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三维度建立了基本政策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选择长三角三个代表性地区——苏浙沪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对其产学研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多维度剖析三地区政策发展的特点及差异。进一步,采用2000-2012年苏浙沪地区科技活动及合作专利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产学研绩效变化趋势,实证检验了政策存量、政策力度、政策工具对产学研绩效的影响。同时基于比较视角,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苏浙沪地区的产学研政策类型与三类合作绩效关联度的差异情况。 主要结论如下:(1)苏浙沪地区间的产学研政策在数量、力度、主体协同度、政策热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上与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一致。(2)产学研政策存量对企校、企研和企校研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3)产学研政策力度促进企校合作绩效和企校研合作绩效,对企研合作绩效无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的产学研政策工具对三类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差异较大。(5)苏浙沪地区产学研政策类型与三类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联度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