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科学思维”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化学学习最主要的障碍来源于学习者不能有效地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表征之间的联系。本课题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三重表征思维培养问题,依据课型特征和学生三重表征能力水平,科学地设计有效的基于不同表征顺序教学模式;在构建理论的基础上,对“基于三重表征的化学教学模式”的实效性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研究,考察三重表征思维培养与教学实效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的三重表征思维水平,以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高效性。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三重表征相关理论的系统探析、基于三重表征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型的建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及分析三大部分。对于教学模型的建构部分,主要有以下新见解:(1)在加涅学习水平八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以及三重表征相关理论,将学习者的三重表征水平分为自下而上、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分别为基本达标水平、综合达标水平和高考达标水平,并设计三重表征能力水平诊断量表;(2)在化学课堂中,宏观、微观、符号在联结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先后顺序,即基于三重表征化学课堂教学的不同表征顺序,选择三重表征教学顺序时应该综合考虑课型特征和学习者三重表征水平;(3)对于处于三重表征基本水平的学生,在元素化合物课的学习中,适合采用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顺序的一教学结构,而对于处于三重表征综合水平或高考达标水平的学生,在概念课、原理课的学习中,适合采用微观表征-符号表征-宏观表征顺序的一教学结构;(4)科学建构基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顺序的教学模型、基于微观-符观-宏观表征顺序的教学模型,对三重表征的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实践研究部分,在基于三重表征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和测量统计法。对实验班、控制班进行前测、中测、后测及成绩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学优生均分、中等生均分、学困生均分等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班和控制班成绩的T检验分析。本研究的结论:(1)基于三重表征的教学模式,能有效降低抽象的微观表征、符号表征的难度,尤其对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三重表征思维能力和化学学科认知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2)在学习后期,随着元素化合物的更丰富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困生由于三重表征水平较低,往往更难将宏观实验现象、微观反应原理、化学符号三者有效的联系起来,导致学习难度增大,成绩优势降低;(3)三重表征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三重表征思维能力为切入点,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心智技能,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基于三重表征相关理论出发建构高中化学课堂不是空谈,而是具有实际的教学意义的。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基于三重表征的化学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欠缺深化,可操作性不够强等问题,在后续研究中,将继续完善基于三重表征的化学教学模型的构建,深入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都普遍适用的、操作性强的“三重表征教学设计模型及对应策略”。